燃燒物李世民等人還未反應過來,就聽到天幕的解惑
最初人類燃燒物為柴草,后來用木材燒炭,成為取暖利物。
碳主要有硬木炭、闊葉木炭、松木炭等,薰籃手爐等器具多用碳保暖。
碳不完全燃燒很容易發生一氧化碳中毒,中毒的人多了,民眾自然也摸索到了解法用白蘿卜解毒
天
幕語氣透出幾分無奈不管是柴火還是碳,它們原身都是樹木。
它用處甚多蓋房、建船、陵墓、家居等等,甚至遇見戰亂農耕時,都會受到波及消亡。
偏偏樹木易毀難長,所以在人類活動中對樹木損耗極大,華夏原始社會森林有47600萬公頃,到抗戰前夕僅剩9143萬公頃,森林覆蓋率從64下降到819。
最明顯的變化就是各代皇宮逐漸縮小。
以明清故宮為例故宮占地072萬平方公里;
秦朝僅咸陽宮占地24平方公里,是故宮的約333倍;
漢代未央宮46平方公里、長樂宮66平方公里、建章宮約5平方公里,分別是故宮的約63倍、約91倍、約69倍;
隋朝大興宮占地29平方公里,約故宮4倍。
唐朝大明宮約32平方公里,約故宮44倍
見到歷代宮殿體量那刻,許多士人紛紛指責“秦皇漢武果然濫用民力,橫征暴斂的暴君憑什么成為千古一帝,受人敬仰
至于之前天幕講述秦皇漢武功績,他們表示不聽不聽,他們對仁義自有評判。
秦始皇a劉徹嘆氣后人,你不愛朕了
而朱棣看著各種比較,聲音破防后人你走題了知道嗎
吶喊走題了吶喊
別把朕與前朝比,是朕不想要大皇宮嗎
條件達不到啊
其實秦漢唐皇宮不能稱之為宮殿,應該叫做城。
他是帝王居住游玩以及處理公務之處,湖泊,亭臺樓閣都融入其中。
而明清故宮則是帝王專職處理政務睡覺的宮殿,要祭祀到天壇,游山玩水到西苑等等。
總體來講從宋朝起,皇宮比不上前朝,除了體恤民力外木材稀缺也是一大原因。
元朝宮殿的次梁常用彎曲的木頭,康熙想要換太和殿支柱,宮中竟找不出可替換的巨木,只能用松木拼湊而成,外涂漆水裝作巨木。
大清鼎盛時期,乾隆想要維修宮殿,找遍天下都找不到一根巨木,甚至想拆掉朱棣長陵的金絲楠巨木,后來被臣下所阻才不了了之
明
拆朕陵墓朱棣目眥盡裂,沖天幕大吼“乾隆,朕殺你祖宗”
后人挖墓,他們好歹還能自欺欺人,后人是為了找出他們平生,也會愛護他們陵墓。
對于代明的清,朱棣直接認定乾隆肯定不安好心,想要他陵墓所有木材
不行,朱棣雙手緊握成拳,面目獰猙得可怕朕一定要逮出大清這賊子,把盜陵掐死在萌芽中
他惡狠狠地抬起頭后人,朕等你說清
巨木是珍惜資源,其再生能力非常漫長,1807年丹麥與英國在哥本哈根附近交戰,丹麥戰敗艦艇英國俘獲。
為了重整國威,丹麥種下一批橡木樹作為海軍再起資本,結果等啊等等到兩百年后橡木終于長成,嘿嘿,咱們可以制船了
漢
劉徹覷著天幕再次露出的堅強微笑圖樣,突然明白后人想要表達的含義兩百年了,終于可以造船了,但是世界好像變了。
說好的木船對決,你怎么悄悄變鐵船了
這么一想,他覺得似乎還挺好笑
隨即又斂起笑容,暗自沉思要不頒布種樹命令,讓天下每年每人種棵樹也算是為后人積德
以往只是在勸農桑時,要求天下人種樹,他似乎記得文景兩朝下詔鼓勵種樹就多達九次
他負手微覷雙眼,看來得讓各郡官員多勸百姓種樹才是,按漢田律規定,百姓種樹少各郡官員不得升遷。
即便不為百姓收益,為了身家前途,相必他們也會勸治下種樹吧
劉徹不知道的是,他曾孫漢宣帝時期就達到他的設想渤海郡守要求百姓每人每年種棵榆樹,此行為不僅成為渤海郡內傳統,還卷到其他地區成為大漢傳統。
以至于各朝都把種樹設為官員選拔條件之一種樹少了升職沒有你
所以古人在燃燒柴火時,還會尋找其他燃燒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