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幅的輿圖上現出一條條水渠,從始點不斷蔓延到東,又北上分叉至西和北地,直到和東方水系連接在一起。
數條代表著水利的渠道突然散發出七色光芒,耀眼卻不刺人。
無論是李世民或是趙匡胤等帝王,又或是無數大臣百姓,數億萬的眸光齊聚上蒼,望著那條條七彩之線貫穿華夏大地,替山河妝成錦繡,把國土繪成丹青
重定九州,這就是重定九州
朱元璋復雜心緒上涌,站在巨幕輿圖前他竟失了聲,半晌后才嘶啞著嗓子大吼“何為千秋萬業,這就是千秋萬業”
紅旗河紅旗河,秦始皇低聲念著紅旗河三字,想起天幕降臨時展現出的那面紅旗,頓時明白后人取紅旗河之意讓整個華夏大地有紅旗飄揚
后世朝廷向他展出一幅何為千秋基業,何為萬世之基。
他面上少見地露出幾分激動之色,他原以為世間頂峰基業不過是統六國,立帝稱朕。
秦始皇閉上眼讓冰涼的空氣冷下他沸騰的心緒,后人以他們這些老祖宗為榮,殊不知在天幕跟前,后朝所作所為亦是他們的指引。
紅旗河工程給歷代歷朝帶來的震撼太大,眾君臣根本沒聽清天幕后續的講述。
到后人道出孔子名諱時才回過神,略略聚集精神聽天幕講述
我國能領先世界兩千余年,就是發展了教育。
有教育即有了傳承,所有的技藝、思想才能一代代傳承下去。
天下多獸,伏羲教民以獵;
神農制耒耜,教民耕農;
后稷教民稼穡,樹藝五谷,五谷熟而民豐;
文明被人類推動前進,五帝有了文字教授機構成均,而成均為五帝時期的養老之地。
因此教授者多為老者教新,到氏族末期時成均有了學校雛形
漢
董仲舒負手輕嘆“五王圣代興文教外,還集體贍養老人,使時人生有所養,老有所依”
禮記王制記載有虞氏養國老于上庠,養庶老于下庠;
夏后氏養國老于東序,養庶老于西序;
后殷人養國老于右學,養庶老于西學;
這就是儒家向往的五王時代啊
先王時有老有所終,想必后世亦有吧想到此他捻須搖搖頭禮經國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后嗣。
后朝國力富強但在他眼中后人紛爭更甚于春秋戰國,向利之心更甚,他們不重禮儀道德,長此以往會亂了社會秩序,有損國家、人性自身;
我們從甲骨文勘出商朝除了承五帝時期的庠、夏朝的序外,又因殷人重祭祀崇禮樂,設瞽宗作祭祀及禮教之地;
同時立右學作為學習樂的高等學問場所;
換句話講華夏文教之所開始增加,同時商朝作為當時最強王朝,期興盛時如同巨唐,各方小國多遣子弟
入殷求學。
主要學習內容為
天文類數學右學、思想品德類學庠、祭祀禮儀瞽宗及習射、武舞序四大類
唐
大唐屢次被天幕提及,李世民嘴角止不住上揚夸,狠狠夸
后人夸得越多,不就說明他李唐乃天命所歸,至于大唐安史之亂被天幕當眾抖出
李世民表示有宋朝對比,想必那小子不敢再輕亂朝廷,昏聵度日
謝謝你,比較俠
趙匡胤發瘋怒吼滾啊
周立國之后,其立國核心為以宗法分封制,它對教育格外看重。
除了承四代學校制度外,又立國學和鄉學兩類。
對教育實行政教合一,官師合一,形成學在官府、官守學業的壟斷行業。
也就是說周朝直系教育機構最為雄厚,師資力量不是鄉學和諸侯設的泮宮比得上的。
最好的教育,掌握在周天子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