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的宇宙、本體論彌補上了來源哲學上的缺失,重新修整了儒家學說道統,這才真正立于世間
聽到此,司馬光文彥博等人才稍稍松口氣,后人說得粗糙,好歹沒有胡編亂造。
文彥博擦了擦漢,輕輕吁口氣“看來后世學風甚重智,有智才能分辨是非,而智正是儒家五常之一,想必儒家在后世亦為顯學。”
司馬光看了他一眼,直接閉口不言,文彥博想法未免太過天真。
后人連殘暴的法家都能出言贊嘆幾句,對于儒家從沒好臉色,怎么會讓儒成為顯學
別忘了打到孔家店之言不遠,后人學的是諸子百家之說。
因以儒立國,所以北宋儒家學派極多,有胡瑗為代表的安定學派;以孫復為首的泰山學派;
以王安石為代表的臨川學派新學;以司馬光為代表的涑水學派朔學;
以歐陽修為代表的廬陵學派圣學;以蘇軾為代表的蜀派;
以周敦頤為首的濂溪學派;以張載為代表的關學;二程程顥、程頤兄弟的洛學;
這些學派統稱為理學,北宋朝堂政治以朔學派、臨川學派、涑水學派為主,現在罵的理學在北宋,在主流中根本排不上號,只能算民間顯學
宋
趙匡胤心緒瞬間提起那個理學犯了后人大忌
見陛下一臉煩躁,失了素日冷靜,趙普上前勸解“陛下忘了孔夫子之說”
學儒家經義者誰不尊孔子為圣師
后人言孔子禍害,卻有為其辯解,可見他宋學在后世多被誤解。
趙匡胤臉色沉沉“不必多說,朕知你意。”
過了半晌才道“朕就是不服,漢唐制度多有漏缺,后人卻為其描補,朕興道德仁義,續華夏道統,種種偉事卻三番五次遭到后人蔑視。
朕不服”
他抬頭望著天幕,心中升起一股沖動“說宋,像漢唐那樣說宋,讓朕死個明白,宋到底虧在哪”
宋承
五代殘像,所以儒家在立學說彌補本體論時,統統把學術目標指向了道德修身養性行仁德之舉,在當時儒家看來五代能如此暴烈就是因為無道德,讓三綱五常淪喪,世間無禮儀維持。
他們要重修道德人倫,也就是三綱五常
所以我們現在的道德觀、習俗大多始起北宋,同時這也是為何宋儒不喜歡漢唐的原因,在他們看來漢唐風靡行事,皆以武亂國以至國威淪喪,破壞禮儀秩序讓天下大亂。
到南宋時還有了唐源于夷狄,作風失禮之舉很正常的說法朱熹說的,到后來更是指斥漢唐兩朝是臭漢汗臟唐糖朱熹徒子徒孫說的
“砰砰”漢唐兩朝從皇宮到大街小巷,無數人拿起手中物件就往地上砸“欺人太甚”
劉邦aaaa劉恒aaaa劉啟aaaa劉徹aaaa劉秀aaaa劉備怒火中燒,燒宋成灰,然后再抬腳往上踩兩腳
劉徹把腰間佩劍抽出又合上,反復數次才勉強壓住心中火氣,好氣
漢家行大復仇之念,如今有人侮辱大漢,他卻拿對方無任何辦法,好氣
劉徹捏緊了劍柄,原地轉動一圈,鼓起臉對天幕罵了句“泥土之國,不堪一擊呸”
李世民同樣如此,掀翻案桌后往前沖出幾步,對天大罵“你是個什么玩意”
然后秦始皇看著天幕閃過的彈幕再次陷入了沉默
鼓臉豬豬你就是泥做的國,不堪一擊
撲騰二鳳你上不得臺面
嗯,名稱就很別致秦始皇反正丟人的不是朕
為了避免道德淪喪,三綱五常損失,所以北宋大興教化之道,僅興動就來了三次
1宋仁宗時期范仲淹主持慶歷興學;
2宋神宗時期王安石主持熙寧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