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辦法雖集中軍權,讓藩鎮不再做大,但也預示著宋武力存在先天不足,國家前進時就有瘸腿跡象,這種跡象應該是接任者繼續深化改革自身,但很遺憾,宋軍事改革因戰敗而止
趙匡胤顧不得天幕所說的戰敗,他不停地詢問后人你們是怎么推平土匪,為何軍隊不承舊習
或許是心中過于急切,他的問題化為彈幕飄過歷代眼前,趙匡胤請問宋軍該怎么做
看著碩大的趙匡胤三字,兩宋有人激動有人沉默
趙恒宋真宗下意識地摸了摸自己的臉,隨即又理直氣壯
起來“朕的皇位承先皇遺旨,再正統不過,朕為何心虛”
不虛不虛,再則要心虛也是先帝,關他何事
而趙頊宋神宗及王安石等人卻是激動不已太祖,我等意志改革,除宋沉疴舊弊,請太祖指點
但他們的心聲沒有化為彈幕,更沒法被趙匡胤所見,只能聽天幕道
該怎么做
趙匡胤自己就給出了解決之道啊
武臣盡讀書,宰相須用讀書人
讓武臣通治道,善兵機通謀略,知明理不就是趙匡胤提出來的
只是他把目光放到武將上,遺漏了中層軍官教育
宋初諸將出自草野,行事如盜賊無賴,趙匡胤坐回椅子上慢慢道“昔年光武定天下后,引公卿郎將讀書講解經義,讓武夫變為能操持吏事的能臣,明悉君臣大義。”
當年他言今之武臣欲盡令讀,貴知為治之道,也是希望他們能明尊卑名分,成為護治國秩序的將佐官將。
后來武將做了嗎
有人聽勸解讀書,但更多的人是不喜讀書,天下諸侯賢明知書者,唯張永德一人而已。
即使趙匡胤對中層軍進行教育也沒用,我們人民子弟兵是實行全軍教育,對軍官要求是愛護士兵,有事長官先上。
全軍要遵行八恥八榮紀律,不拿百姓一針一線,但宋朝的軍隊不行。
宋朝的軍隊是些什么人
地痞流氓、叛民、流民、饑民
在宋朝皇帝看來,五代十國造反作亂的人都屬無業地痞之人,朝廷把這些人招募到軍中,給他們厚祿,再用軍紀來束之,但,使他們學會自愛自重。
最后再把他們困于階級之間,讓他們反去保護良民,這樣天玉就能太無,再無百姓反叛。
也就是講宋朝的軍隊跟歷朝完全不同,唐朝士兵被稱為長征健兒,唐人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而宋則是相反。
軍隊承擔著消滅社會不安定分子的意義,其責任性高于抵御外敵的職能。
出于這樣的目的下,到宋仁宗時朝廷養禁軍七八十萬,有用之人不滿七八萬。
這就是宋朝兵弱的原因,好男都不當兵了,你還想抵御外敵
天幕嘲諷的語氣像巴掌一樣打在趙匡胤臉上,他怒氣沖天的同時又頓生委屈養兵安天下乃百代之利,怎么不是好政策
只是只是他也沒想到宋仁宗時期禁軍竟有七八十萬人,而可用者不足七八萬
現在朝廷禁軍僅有二十萬余人,個個都是精壯驍勇的好士兵,怎么會增加那么多
宋仁宗是他第幾代子孫來著
從某些方面來講網盡不法之徒充軍,是個好主意,但趙1沒想過除地痞流氓外,那些流民、饑民從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