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點點頭,想到大唐氣候溫暖使國力增強,忍不住輕嘆“后人不信昊天上帝,也輕佻漫天神佛,如今觀氣候之變,氣候二字豈不應了昊天之說”
歷代皆奉天承運,承運承運,承的不就是氣候轉變
夏立國后老是被氣候困擾春季干旱多風,全年降水量集中在7、8、9三月,三月下足70的全年水量是什么后果
夏秋之際暴雨成災,而三、四月小旱大旱輪流上演,氣候造成的地理環境讓夏多次遷都。
但遷都范圍都在河南平原地區及周圍平原變動,只為擇一方國家根本之地,如商王盤庚選陽城時的寄望天其永我命于茲新邑,紹復先王之大業,砥綏四方
天幕不等眾人有所反應,便接著道
能不能復先王大業還是得看氣候地理如何。
夏能持續在黃河下游及河南一帶遷都,而不是如周那般立都陜西,是因黃河下游是沖積平原,植被蔥蔥,植物根系抓水力強,黃河流域的水汽可通過黃土導水反哺地面。
簡單講就是黃河流域先天性積存的生長條件好,即使遇上暴雨成災,夏商周農業仍能得到足量發展
又是植被
朱元璋皺眉,自他登基后便下令全國都要種樹,可再種樹也要保證天下農人有田可耕。
偏偏后人數次提及植被覆蓋問題人總不能為樹餓死自己吧
他負手慢慢在殿前踱步,細想著后人幾番講述,未了悠悠一嘆“后人農業發達能養活天下,又有無數燃料保證植被不被砍伐,那他大明呢”
要怎么才能做到后世那般
唔首先要提升糧食產出該怎么提升
朱元璋抬起頭后人你教教老祖宗唄
夏中期全球氣候再次突變,大地震式氣候讓世界進行了一場大遷徙,雅利安人征服印度、喜克索斯人征服埃及、赫梯人摧毀古巴比倫王國。
而夏伊水、洛水曾一度全部干涸,民眾無水可用夏走向滅亡
民間
有文人不滿神跡將夏滅亡歸于天象,忍不住揚聲反駁“伊水洛水乃分上天對桀無道的警示,君無道天罰之乃天地正理,豈能全歸于天象變化”
簡直
大謬
旁邊有老農不服,顧不上對讀書人的敬畏辯道dquo上天真對無道之君懲罰,為何不單單罰君,卻讓天下跟著受苦rdquo
南漳提醒您秦皇漢武看我校歷史作業評選第一時間在更新,記住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文人頓時語塞,臉色漲紅說不出話來,見他此態老農又道“俺祖宗三代都務農為生,交皇糧老實干活,為何要受君主牽連家破人亡”
他的話無人回答,只有神跡語言蕩響在天地間
夏滅商興,商朝定都安陽河南時正處于全新世氣候適宜期之末段,總體特征是溫和適宜,環境穩定植被豐富,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保證農業發展。
但商并不是以農業為主,而是農牧并重,畢竟商多次遷都,后期每向天祭祀一次,所用牲口達三四百甚至上千,無大規模發展養殖業是支撐不起祭祀所用
望著一坑坑牲口尸骨,農人簡直心疼難忍多好的肉食,多好的牛,怎么就祭祀了呢
不管是農業還是畜牧都需要水滋養大地,文丁前商年平均溫度比今天高2c左右,降雨類型為夏雨型,氣候濕潤降水量充足。
文丁以后商氣溫趨于干旱,從求雪求雨的甲骨文中可發現,每年10月-次年2月商最缺水,田地無水可蓄,三月稻種就無法耕種,并且春季又是牧畜養膘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