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氣候使草原生態環境崩潰,游牧民族南下爭奪生存地,而中原也因農業減產、戰亂四起不斷向南遷徙,于是慢北方一步的南方開始得到開發。
南方因地處山川沼澤居多,導致長江流域土質比黃河流域更加密實堅硬,農業開墾難度較大。
但長江流域的水系條件比黃河要好,水患少于北方,物產比較豐富,生存壓力比北方少。
所以上古時代百越民眾生活習性上不如北方有組織性,悍勇性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政治、社會相對松散,主要矛盾是各越部落沖突,因此南方宗族意識強于北方
孫權嘀咕難怪陸家那些士族如此難斗,原來是自古流傳的習性。
他剛嘀咕完就聽到神跡提及他兩漢及先秦楚國、吳越對南方都有過開發功勞,但把南方往前推動大步的是孫吳。
推廣牛耕開墾荒地,提高稻田產量,對外造船產青瓷開啟貿易,是深度開發江南的第一棒。
西晉天下大亂,中原政權再次南遷,南方得到大量北方技術開始發展,并開始追趕北方。
但在大一統的思想下,南方比不上南方有優勢,只能作為備用政權存在。
唐朝氣候回暖后,南方作為貶官地區來開發使用
賈思勰沒顧得上聽神跡講述江南開發,全身注意力都集中在后世測古氣溫方法上物候。
用動植物變遷來核對氣溫變化,推出氣候走向。
好方法平時觀農耕天象他們也會觀候鳥、花開時節,但不會剝繭抽絲地尋找天象軌跡。
以后人視覺看全局氣候后,他對農書著作有了更多想法。
他跑回書房抽出已寫半部的齊民要術,迅速翻找自己想要信息種谷三月上旬及清明桃始花為中時。
今桃花始開乃三月中旬,桃花開清明近,而后世清明時節是何時
四月五日前后,今與后相比清明略晚七八日,可見現在比后世冷。
往前推,再細究各地氣候變化,就能及時調整作物耕種,天寒擇耐寒之物,預示到氣候持續干旱,可選耐旱作物保最低收成
總之重谷必雜五種,比如種麥時要種蔓菁,既甜且能籍口,以渡兇年。
簡單講農作物與農作物之間要合理搭配,用現代的話講就是套種。
房進并不知道自己給古代帶來了開闊視野,盯著電腦繼續道
隋朝一統天下后,氣候也開始回暖,溫度變得適宜,冬季年平均溫度比現在高出近2c,按照升高1c農業增產10來核算,隋朝做到糧食資儲遍布天下也不稀奇,要知道隋朝是歷史上最富庶、強大的王朝之一,史評漢唐之盛未之逮也。
盛到何等地步隋朝末年計天下積蓄,得供五六十年
那么多糧食天下百姓聽到糧食數量,羨慕又嫉妒,還沒平復心緒,就聽到讓人生怒的話可惜大多被浪費
糧食沒進人肚子,反被浪費
意識到神跡說的什么后,無數人捶胸頓足心痛不已,特別是看到空中白花花的米沿著道路落下時,歷代人痛哭出聲“天殺刀的,那么好的糧怎么就扔到路邊不要”
你們隋朝不要給他們啊,他們要啊
唐
李世民掃過李密等人開倉放糧圖,忍不住叫屈“后人竟說大唐靠隋朝糧食撐了十幾年,什么糧食能存這么久”
分明是大唐自己努力結
果,關隋朝什么事
長孫無忌a房玄齡等人陛下,后人已辟謠,再提沒意思了啊
李世民以眼神傳達精神朕的意思是咱們再努力努力,爭取早日超越隋朝,他要唐為歷代之盛代替漢唐全盛時期也比不上隋。
他要確認歷代中唐最盛的地位,后人時代不算
明
朱元璋瞅了眼天幕,又瞅了眼隋史,冷不丁地開口“秦隋二朝挺像,都是二世而亡,都給各方留下足夠的糧草爭逐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