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蟲產卵地土質堅硬需陽光直射,且含水量在10-20為適宜。
裸露的低洼、水量減少的河、湖兩岸,以及剛砍伐過的森林地是蝗蟲最喜的產卵地。
見天幕貼出蝗蟲習性,狄仁杰連道“快快快,快記下,蝗蟲喜地勢低洼、氣候干燥、土壤鹽堿之地,特別是淹水后又脫水干燥的低洼地是蝗蟲產卵地。”
蝗蟲資料在緩慢地更新
蝗蟲孵化期4月下旬開始,5月下旬結束;
幼蟲期5月初-六月底;
羽化期5月下旬-6月下旬;
蝗蟲孵化后會如蛇那般脫皮,每脫一次增加1齡,3次后翅膀出現,5齡后能飛成蟲。
6-7月是蝗蟲暴亂期,實際上要防治蝗應該在3齡之前,否則5齡之后蝗蟲成災攔不住
姚崇神情凝重地聽著,關中歷來種耐旱小麥,雨大會讓麥苗澇損,過旱傷麥,使麥根枯焦。
為保證糧食豐收,大唐不斷修訂歷法順應農時,司天監亦是細觀天象變化,以此減輕災害對農耕影響。
他撫須輕嘆但天災不受人控制,為讓旱澇有備只能大興水利。
沒想到姚崇抬起頭眼中驚奇漣漣,沒想到后人蝗蟲習性中入手,尋得治蝗方法。
這倒是個好法子
現代預防蝗蟲除了環境監測、恢復森林措施外,還是以天敵預防為主,如養牧雞、牧鴨以及粉紅椋鳥等蝗蟲天敵;
利用天敵治蝗法建起經濟產
業,如養牧雞吃蝗蟲dash雞生蛋dash蛋賣錢dash購買雞dash吃蝗蟲。
如此循環下既能預防又能產生經濟效益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是最好的治蝗法。
但蝗蟲聚集變黃后,天敵就會減少甚至不再吃它,因為蝗蟲會大量釋放笨乙腈來防御天敵,這種化合物是天敵最討厭的氣味,受到攻擊時笨乙腈會轉為氫氰酸毒向天敵。
想要治蝗只能用農藥或生物投放治理,如往蝗蟲身上投寄生蟲微孢子,來反殺蝗蟲,或用綠僵菌引起蝗蟲器官病變死亡。
然后再把蝗蟲曬干磨粉,成為非常棒的禽類飼料
歷代人見粉紅椋鳥圖片下的備注每日捕捉120-180只蝗蟲,頓時眼前一亮這個好
再細眼一瞧產地新疆。
頓時泄了心力,養雞養鴨甚至讓田里的青蛙吃蝗蟲法子,他們都懂,沒想到后世也是老調重彈,不能根治。
他們甚至能指出天幕所說的漏缺處,天大旱時不種麥稻,改種大豆、豌豆等蝗蟲不吃的作物,保證糧食豐收。
有人聽到不滿者抱怨,厲喝道“爾等也不怕老天劈了你們這些沒良心的。”
神跡介紹如此多法子,難道我等不能摸索,非要老天把具體法子送到你嘴邊才行
抱怨者不服氣“神跡都說了無法根治蝗蟲,你比神跡還厲害能治蝗蟲”
那布衣青年冷哼“神跡不是已點明治蝗之法投天敵”
神跡在蝗蟲身上放微孢子、綠僵菌殺蟲,無非是利用了毒性傳染,神跡用得他們也能用。
把痘毒刺入蝗蟲體內,讓其傳染自滅,不就是新法子方法記于蒲圻縣鄉土志,是真的
旁人一聽覺得此言有理,連道“我這就去捉蝗蟲來試你說的法子。”
其他人紛紛贊同“多捉些,多捉些,蝗蟲不喜陰濕,咱們就用陰濕毒來殺它,我等慢慢摸索,總能治蝗”
森林遭到砍伐不僅帶來旱災,同時也會招來水患。
綠色植被被破壞地表無涵水功能雨水自高向低沖擊山洪。
更可怕的是山洪過后有機物被沖走水土流失不毛之地。
沒有森林作蒸騰作用,土地在陽光直射下只會更加干旱,沒有森林扎根大地,水土流失只會更快
看黃河改道就能看出,黃河在宋時改道10次,金改道1次,元改道3次,明改道19次,清改道13次,以上僅是改道數據,并不包括決溢及黃河流域水災次數。
長江流域的水災同樣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