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季馴提筆重重寫下森林、生態治理幾字,自從天幕提及他名后,朝廷就重用他治河患,但在如何治理河患問題上,卻讓人犯了難。
他尚年輕歷事少,天幕講的潘季馴是老練的他,現在的他尚且稚嫩。
當他發愁時神跡再次降臨,給了他不少靈感。
至于天幕所言災害,他相信朝廷能得安天下之計,畢竟眼下的生活到底怎么樣,他們比后人更清楚。
大明,亂不了
清朝亦是如此,在氣候變化、人口矛盾下,清朝為求生遷移他鄉者更多,康熙年間起就有闖關東、走西口、湖廣填四川、移臺治等說法
曹雪芹聽著天幕講述,躺著椅子上閉目不語,今天下富戶變貧戶,貧戶變餓者,各省經濟岌岌不可稱也。
大清人口廣邁前朝,但剩下的半句話只能放在心里:如果某日人口增加各省經濟卻在緩減,此局勢下只能說明大清國勢蕭條勢不可擋。
大清國力不在會發生什么
他不敢說,也不敢想。
天幕嘆息無數百姓游蕩大地,只為尋個容身之處,討一口飯吃。
但口飯在氣候大變化下并不好討,當氣候變化超過朝廷應對能力,其結果是社會系統崩潰。
明末大干旱是秦漢以來最嚴重的大干旱,北京地區持續7年干旱、山東菏澤持續8年干旱、山西臨汾持續9年、干旱、陜西漢中持續7年干旱、河南洛陽災情從北到南,疊加性的16年干旱直接讓明朝解體。
同時段的西方因糧食減產,發生三十年內戰,戰火連綿,各方爭戰不休,到清朝時西方皇帝上斷頭臺,世界和平地只剩東方還在苦撐。
但世界大變化中,清又怎么能獨善其身
到
清末時氣候愈發干冷,丁戊奇荒銳減人口近千萬,給搖搖欲墜的清朝大廈一拳重擊
嘶天幕的話讓歷代人心生涼氣,兩千年來最嚴重的旱情
劉徹視線與衛青交匯而過,雙方都看到眼中震驚之色。
后人講夏商周亡于干旱時,他們并無太多觸動,當他把明干旱數據擺在眼前時,他們才感到涼氣入骨。
歷代以農立國,國家糧食不夠用時會發生什么
如天幕所說國家解體。
解體李世民低頭悄聲嚼在解體兩字,沒有人敢當著帝王面說國家滅亡,只有天幕他抬眼掃過天幕,復垂下眼簾快速分析后人的話。
火山爆發朝廷無法控制。
氣候變化朝廷無法控制。
只要植被大小,朝廷能控制。
李世民有些煩悶的揉了揉眉心,他不喜歡無法掌控的人或事,可如今他再次掃過天幕,收回目光仔細想著接下來大唐要做的事命人研究大唐地動儀及種樹
清
胤禛把手中串珠攥得死緊,雙目直逼天幕朕大清怎么就到末年了,你說啊
玄燁a弘歷等帝王你詳細說清啊
胤祥等親臣子憂心忡忡不知神跡對清是好是壞
氣候冷暖是文明興衰自然基礎,氣候條件決定農業水平,糧食供給決定社會需求矛盾變化。
食物短缺時饑荒、社會混亂、戰爭出現,嚴重時引發政權顛覆、人口銳減、文明停滯或衰落。
并且氣候變化極端事件時,又會伴隨其它災害干旱、洪水、蝗災、瘟疫等等;
華夏農業能支撐起五千年歷史,靠的就是精細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