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惦非知道許望秋的水平,相信許望秋的文章會是一篇見解獨到、鞭辟入里,令人信服的好文章;不過當他真正讀完這篇兩萬多字的長文后,依然震動不已。
整篇文章詳細論述了中國電影當前存在的問題,以及接下來會面臨的問題,并結合世界電影的發展趨勢提出了具體的解決方案,可以說是一篇前瞻性極強的好文章。
唯一的問題是許望秋的觀點跟整個主流電影圈是反的,主流電影界希望向歐洲學。
不過這沒什么不好的,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嘛,有爭論才能進步。
有這樣的年輕人冒出來,是中國電影之大幸啊!
與此同時,劉林發現許望秋臉色陰沉得快滴出水來,看上去十分嚇人,心想望秋看到什么了,怎么氣成這樣,不由問道:“望秋,你沒事吧?”
許望秋抬頭看著天花板,長長地嘆了口氣:“我沒事,只是覺得自己太沒用了。有些事情明明知道,卻什么也改變不了,真的是太沒用了。”
劉林正想問到底出什么事了,旁邊的鐘惦非放下手中的稿紙,感嘆道:“望秋,你這篇文章寫得好極了,中國電影現在太需要這樣的文章了。”
許望秋苦笑著搖頭道:“現在電影圈大多認為該向歐洲學習,我這篇文章發出來,也不會起什么作用的。”
鐘惦非笑道:“這可不像我認識的望秋啊,怎么說起喪氣話來了?如果寫文章不行,那你就拍電影嘛,用電影來證明你的觀點。你的思維和理念都是超前的;劇本也寫得極好,我相信你拍出來的電影一定不凡。”
許望秋當然知道電影是自己理念的最好證明,巴贊理論能夠風行一時,就是因為戈達爾等人用電影證明了他的理論。許望秋巴不得能馬上拍電影,但顯然不可能,哪怕**答應過許望秋,只要劇本通過秀影廠審查,就讓他來拍。畢竟現在許望秋才剛進北電,秀影廠不可能讓一個剛進大學的年輕人來主導一部影片。
許望秋非常無奈,嘆了口氣道:“電影廠不可能讓我拍,而北電沒有錢,也沒有拍電影的指標,向銀行貸款都不可能。”
這個時代拍電影是計劃經濟,電影局每年會給不同的電影廠發放不同的生產指標;比如北影廠20個指標,秀影廠8個指標。這個時期拍一部電影的成本大概4,50萬,而電影拍完之后,只要能通過審查,中影公司會以黑白片50萬,彩色片70萬的價格收購。只要過審的國產影片,中影公司一定會買,不用擔心賣不出去。如果電影廠資金有問題,可以拿電影局的生產指標去銀行貸款。不過北電手里沒有生產指標,想貸款都沒辦法。
鐘惦非看著許望秋似笑非笑地道:“如果你想拍,我倒有個主意。”
許望秋聞言一喜:“請鐘老指點!”
鐘惦非壓低聲音道:“你先把劇本寫好,然后在學校找個老師,以聯合執導的名義去找學校領導,讓他們找文化部借錢。等片子拍完,把錢還給文化部就是了。”
許望秋眼前一亮,猛然想起北電青年電影廠就是這么成立的。青影廠第一部電影是《櫻》,上一世許望秋在北電的班主任是《櫻》的副導演,他講過《櫻》是怎么誕生的。1979年導演系詹相持老師寫了劇本《櫻》,學校覺得劇本很好,決定拍成電影。但拍電影需要錢,根據計算如果按照普通電影拍,成本要50萬,北電拿不出這筆錢。即使是按教學實習片拍,也需要20萬,北電同樣拿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