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在場的北電師生,專家們也都目瞪口呆,我們明明是在討論電影語言現代化嘛,怎么跟四個現代化都聯系上了,這也太能聯系了吧?
李沱反應特別快,當即反駁道:“你這是在偷換概念,我們是在講電影語言的現代化,不是電影的現代化;而且電影是藝術,不是工業產品!”
許望秋輕笑道:“電影語言需要現代化沒錯,難道電影本身就不需要現代了嗎?你說電影不是工業,這我不能認同。電影在美國早就已經成為工業,形成了一條圍繞影視作品所進行的生產、營銷、發行、衍生品等一系列產業鏈環節,廠商,及相關服務所構成的工業體系。
電影受電視機沖擊是世界性的問題,到現在只有美國人找到出路了。去年美國導演喬治-盧卡斯拍攝的電影《星球大戰》,在全球取得了7.7億美元的驚人票房;再加上同樣大獲成功的《大白鯊》,美國電影人意識到,科技與電影結合所營造出驚人的視覺效果是對抗電視的最佳法寶。現在美國人正在往這條路上走。如果說以前的美國電影是工業,那么現在美國電影正在往重工業的路上走,正在將影視產業打造成航空母艦。歐洲電影只是小舢板,在航空母艦面前將不堪一擊,美國電影將橫掃世界!到時候我們拿什么反擊美國,拿什么反抗美國人的文化霸權?只有發展工業,將我們中國電影也打造成航空母艦,以航空母艦對航空母艦!”
就在此時,北電的周傳基老師說話了:“好萊塢電影確實是工業產品沒錯,但它沒有藝術性。好萊塢一個大老板說過,我知道我們制做的都是垃圾,可是倒垃圾也應該倒得漂亮些啊。說句不好聽的話,好萊塢自己都說自己是垃圾,可你為什么非要說,不,好萊塢不是垃圾,是好東西,這真是見鬼了。”
許望秋輕笑道:“戈達爾和特呂弗是法國新浪潮的主將,也是你們推崇的對象,當初他們伙同侯麥、雅克-里維特和夏布洛爾形成小集團,篡了《電影手冊》的權,掀起了電影新浪潮。不過他們有個共同的愛好,就是崇拜好萊塢電影,尤其崇拜希區柯克和霍克斯,巴贊說他們是希區柯克霍克斯派。特呂弗將他和希區柯克的對話寫成了書,那本書就叫《希區柯克與特呂弗對話錄》。如果你們要說好萊塢是文化垃圾,一無是處的話,那我覺得你們應該先把戈達爾他們這些吹捧好萊塢的家伙亂棍打死!”
在場的北電師生都目瞪口呆,專家們中也有些人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中國電影圈吹捧新浪潮,把好萊塢視為文化垃圾,沒想到新浪潮的主將們竟然是好萊塢的粉絲。如果真是這樣的話,說好萊塢是垃圾豈不是打自己的臉?
周傳基堅持道:“好萊塢電影就是三鏡頭法,完全沒有任何藝術可言。”
許望秋反駁道:“如果說好萊塢只是三鏡頭法,那長鏡頭就是對《火車進站》的復刻,早就過時了。好萊塢確實比較喜歡用三鏡頭法,但不等于好萊塢只有三鏡頭法,更不代表三鏡頭法沒有藝術性。希區柯克的電影沒有藝術性?庫布里克的電影沒有藝術性?卓別林的電影沒有藝術性?科波拉的《教父》沒有藝術性?
我用希區柯克的《辣手摧花》舉個例子,這片子電影資料館前些日子放過。故事是講小查莉本來很崇拜舅舅,但后來她發現舅舅是一個連環殺手,專門騙富婆,然后將她們殺死,從她們身上獲取錢財。在小查莉發現舅舅是兇手后,非常痛苦,為了讓小查莉這個角色成長,希區柯克專門安排了一場晚餐戲。
在舅舅說那些被殺死的女人“肥胖、人老珠黃、充滿貪欲”的時候,希區柯克給的是特寫鏡頭,讓舅舅像是在喃喃自自語,而不是與別人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