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間康快也笑了:“我覺得可以合作。”不過他馬上收起了笑容,凝視著許望秋的眼睛,緩緩地道:“不知道你是否同意其他編劇參與劇本修改,這部電影東瀛的內容很多,而你沒有在東瀛生活過,很多細節把握不住。如果合作的話,我會從東瀛邀請編劇,參與劇本創作。不知道你是否同意呢?”
許望秋對《一盤沒有下完的棋》的記憶比較模糊,很多內容是他憑記憶和感覺寫出來。中國部分應該沒問題,但RB部分很難說。中國觀眾不一定能看出破綻,但在東瀛上映,肯定是錯漏百出。有日方編劇參與,就能夠避免這個問題。他毫不猶豫地道:“當然可以。”
德間康快微微點頭:“那今天晚上,我們單獨聊聊。”
這天晚上,許望秋帶著劇本與德間康快就合作的事進行了深入交談。雙方約定,德間把《一盤沒有下完的棋》帶回東瀛后,盡快找人翻譯成日文,找東瀛編劇對劇本進行修改,然后找中國方面談合拍的事。不過由于東瀛電影周不只在北平舉行,在魔都等城市也有活動,德間康快很快就離開了北平,許望秋沒有與他進行更多的交流。
東瀛電影周結束的時候,丁建明告訴了許望秋一個好消息,《鋤奸》東瀛版權已經談妥,被德間康快以80萬美元的價格拿下。丁建明一直以為只有德間康快對《鋤奸》感興趣,沒想松竹和日活都對《鋤奸》很感興趣,表示愿意引進這部電影。
東瀛人的想法很簡單,許望秋電影拍得很好,他既然能拍出《鋤奸》,以后肯定能拍出更的電影。只要拿下了《鋤奸》,那以后就可以長期合作。像張一謀的《菊豆》在東瀛成功后,張一謀每部電影都會在東瀛上映,而且票房都不錯。
有競爭對手,丁建明就獲得了抬價的機會,《鋤奸》最終以80萬美元的價格成交。
許望秋聽到這個消息大為振奮,東瀛賣出了80萬,如果明年到戛納能夠賣到200來萬,那電影出口公司這件事就真的有門了。在興奮之余,許望秋想到了另外一個問題,既然明年會去戛納,那到時候是不是可以把《獵鷹》的片段帶去賣片花呢?如果能賣掉幾十萬的片花,那電影出口公司這件事是不是更有把握了呢?
在想到這一點后,許望秋帶著張一謀他們,更加賣力地修改著《獵鷹》的劇本。
時間很快進入9月下旬,國慶三十周年即將到來。各個電影廠的獻禮片陸續上映,其中許望秋執導的《鋤奸》最被看好,發行的35毫米拷貝數高達274個。
這個拷貝數在中國電影史上排名第二,排名第一的是《媽媽再愛我一次》,拷貝數高達347個。不過《媽媽再我我一次》剛上映的時候拷貝數只有259個,347是隨著電影熱映,逐步增加的。
到現在為止《媽媽再愛我一次》上映了兩個月,35毫米膠片觀影人次達6793萬,16毫米膠片觀影人次達1.4億次,沒有發行8毫米拷貝,總觀影人次已經突破2億。
許望秋不知道《鋤奸》上映后能取得怎么樣的成績,但他對《鋤奸》的表現非常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