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開始132廠就在走軍民融合的道路,在局部范圍嘗試進行小規模民品開發。由于沒有做民用品的經驗,也不知道該搞什么,只是小打小鬧,做煤氣罐、千斤頂之類的。現在聽到許望秋讓他們做模型,而且是給錢的,自然是拍手歡迎。雙方經過討論和協商,最后達成協議,由132廠承擔《獵鷹》全部模型和主要道具的制作,費用五十萬。
除了制作模型飛機,許望秋回蓉城還有一件事,就是跟秀影廠談出口公司的事。**聽許望秋講過出口公司的意義,知道跟出口公司合拍能夠多分幾百萬,爽快地答應了。
許望秋回蓉城的時候,許望川正好前往北平,到歌舞團借人,恰好錯過。他不知道許望川干得怎么樣,就向**打聽許望川和勞動服務公司的情況。
**告訴許望秋,他本來以為許望川太年輕,可能管不好那么多人,沒想到許望川一到勞動服務公司就把兩個刺頭收拾了,并制定了嚴格的管理制度,將公司管理得井井有條。
許望秋知道許望川有能力把事情做好,唯一的問題就是經驗不足。現在聽到**這么說,他徹底放心了。
就在許望秋返回北平之時,也就是4月3號,中國電影出口公司在北平正式掛牌成立。
在后世想出口公司這樣的大公司掛牌成立,往往會比較隆重,會有嘉賓捧場,會有媒體報道。不過出口公司掛牌非常低調,真的只是在辦公室門口掛上牌子,其他一概沒有。
普通人不知道中國電影出口公司的誕生意味著什么,甚至連電影圈的人絕大部分都不知道。只有幾個電影廠廠長知道統購統銷的堅固城墻被撞開了一道裂縫,土崩瓦解只是時間問題,不過他們能看到的也只有這么多了,并不知道這會對香江電影、亞洲電影,甚至是世界電影的格局帶來什么影響。
劉林他們也不可能看到那么遠,不知道這對中國電影意味著什么,不過他們知道這對自己意味著什么。出口公司要征戰國際市場,必須要走類型化的道路,而國內缺乏有類型片經驗的導演。這就意味著他們的機會來了,屬于他們的時代來了。
張一謀恐怕是他們中唯一的例外,實在高興不起來。
張一謀向北電申請留在學校繼續學習,但他的申請報到文化部后被拒絕了。文化部的批示是:“根據學校教務處介紹的情況,張一謀不需要讀完四年,學滿兩年就可以畢業。”
張一謀覺得不讓我讀完四年,我不讀就是,但好歹也跟給我一個證吧,大專的,肄業的,什么都行。他做夢都沒想到學校會那么絕,會對他說,你不是正式錄取的,不能給文憑。
許望秋從蓉城回來,張一謀就把事情給他講了。許望秋安慰張一謀,不讀就不讀,我明天就去找胡建,讓他安排你進出口公司,到時候你跟我一起拍《獵鷹》。張一謀聽到這話,安心了不少,拉著許望秋和寢室其他人到城里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