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單眼中閃著淚光,嘆息地道:“是啊,我還沒有開創我們自己的表演體系,還有好多想演的角色沒有演,李白、魯迅,還有總/理,可我現在已經是癌癥晚期了。”
許望秋趕忙勸道:“癌癥雖然難治,但也有治好的,你只要好好養病,是完全有可能好起來的。別的我不管,但《一盤沒有下完的棋》我們可是說好了的,要由你來出演況易山。如果你不演,那我也不拍了。除了你,我實在想不到還有誰能演這個角色。”
趙單輕輕擺手道:“望秋,你不要這么說,在電影界有很多很好的演員,就算我不演,他們也可演的。《一盤沒有下完的棋》這個戲真的非常好,你一定要堅持拍完。如果你不拍的話,那真的太可惜了。”
許望秋知道趙單一直記掛著《一片沒有下完的棋》的進展,就道:“前些日子,德間康快他們到劇組跟我討論《一盤沒有下完的棋》。在他們離開后,我重新寫了一稿,這次的寫法跟最初寫的那一稿有些不同。我給你講這一稿吧!”
趙單微笑著道:“好啊,你趕緊說說!”
許望秋把自己這一稿的想法講了出來,這一稿跟上一稿有個很大的不同,上一稿的主題是在講中國人在困境中的堅持,況易山的妻子、兒子和女兒都在戰爭中死去了,但他依然頑強的活著,并收養了一個孤兒,還教她下圍棋。這一稿偏重于描繪戰爭帶來的深重災難,描繪戰爭對普通人生活的毀滅,以及帶來的心靈創傷。
趙單對許望秋這一稿非常滿意:“我們這代人都是從戰爭中走過來,都是戰爭的受害者,最不愿意看到打仗了。不過我聽說東瀛軍/囯主義在回潮,拍這樣的電影非常有意義。”說到這里,他對趙卿道:“阿囡,把我的筆記本給望秋。”
趙卿打開柜子,取出三本黑色的筆記本,遞給許望秋:“父親特別想演《一盤沒有下完的棋》,覺得這是他多少年都沒有遇到的好劇本。這幾個月在病房里,他整天在琢磨這部戲,還總是拉著其他人下棋。這是他作的筆記。”
趙單看著許望秋,誠懇地道:“筆記本里是我對這個戲,對況易山這個角色的一些想法,希望對你拍戲有所幫助。我本來想讓蘇白把筆記本給你,但是她說,她跟你通過電話,說你正好有事要回來一趟,讓我親自給你。”
許望秋這才知道蘇白為什么要給自己發電報,原來是趙單要把筆記本給自己。他輕輕翻開筆記本,右手慢慢地翻著,心里劇烈的翻騰起來,筆記本里密密麻麻的記錄著趙單對況易山的理解和想法,不光有詳細的人物小傳,而且對人物的臺詞有詳細的分析,在某個場景中該用什么語調,重音在哪里,該如何停頓,潛臺詞是什么等等;除此之外,他還對認為有問題臺詞進行了修改,并注明了修改的理由。
三本筆記本寫得滿滿當當,怕是有十多萬字。許望秋還從來沒見過哪個演員為了一個角色做這么詳細的案頭工作,也沒見過哪個演員寫過如此詳細的劇本分析。
許望秋聽趙禁說過,趙單特別重視對人物的感覺和體驗。他創造每一個角色都全身心地投入,達到一種忘我的癡迷狀態。扮演武訓,他到武訓的家鄉去尋找歷史的感覺;扮演《烏鴉與麻雀》中的小廣播,他刻苦體驗上海小市民的心態;扮演李時珍,他結識老中醫;扮演林則徐,他到圖書館大量歷史資料;扮演聶耳,他向趙卿學跳黑人舞……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國內的演員被認為是下九流的職業,被蔑稱為“戲子”。正是趙單這樣的演員通過自己不懈努力的努力和追求,通過他們對表演的神圣感和責任感使表演真正成為了一門藝術,人民群眾也尊敬的稱他們為“人民的藝術家”。
在改革開放之后,很多演員逐漸把前輩辛辛苦苦換來的榮譽像紙片那樣扔掉了,不斷拉低表演的下限。演員們只會拼命撈錢,對自己的作品毫不關心。沒有多少人在作品上下功夫,想的是如何炒作,如何上頭條。演員演戲的時候手指破了點皮都敢發通稿說敬業,演員能夠背臺詞都會能被表揚。整個娛樂圈充斥嫖娼賣淫、吸/毒出軌、違法亂紀、摳圖替身,演員在觀眾的心中又從藝術家變回了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