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道民出來說“我就是一個戲子”的時候,很多人特別不理解,覺得陳道民老師,你是藝術家啊,怎么自稱戲子呢。其實陳道民出來說這話不是貶低演員這個職業,而且在悲憤地告訴其他人,現在演藝圈下限太低,把大家從從藝術家又拉回到戲子的程度了。
演員這個職業從從戲子到人民藝術家再變回戲子,真的讓人感慨萬千!
許望秋盡力讓自己的情緒平靜下來,看著趙單非常嚴肅地道:“回去之后,我會好好看這個筆記本,有用的地方,我一定會用;但沒用的地方,肯定不會用。不過這個筆記本我會好好留著,因為它讓知道是什么是真正偉大的演員!”
趙單聽到這話特別開心:“我算不上偉大的演員,只是普通演員。”說到這里,他轉頭對趙卿道:“對了,我給望秋寫了一幅字,你把字拿出來給他。”
趙卿聽到這話,便從柜子里取出一幅卷軸,遞給許望秋。
趙單微笑著道:“我這個人畫比戲好,字比畫好,我也沒什么禮物送你,就送你一幅字。這幾個字是我對表演,對藝術的一點看法,希望與你共勉。”
許望秋聽趙禁講過,趙單是學美術出身的,跟隨黃賓虹、潘天壽等大師學過山水畫。
1935年,趙單出演電影《熱血忠魂》。按照劇本計劃,劇組會拍攝一個男的主角奮筆疾書的鏡頭。拍攝前,趙單滿懷信心,自己是書畫專業科班出身,揮毫潑那是手到擒來。
開機后,趙單一口氣寫了十多幅字,卻找不出自己滿意的作品。導演和劇組其他成員都對趙單的書法嘖嘖稱好,勸他不要再寫了,進入下一個鏡頭。趙單放下紙筆,向導演檢討,說字沒有寫好,懇求把剛才的鏡頭作廢。
趙單誠懇地說:“這些年來,我一直忙于戲劇和電影演出,卻把學業給疏忽了,書畫功力相比以前退步不少。本來應該做得到的,而我沒有做到,歸根結底,還是自己態度不夠認真,基礎沒有打扎實。”在趙單的堅持下,導演找了位書法家穿上他的服裝,背對著鏡頭寫字,完成了拍攝任務。
在那之后,趙單無論工作有多忙,每天都會抽出時間來練字、畫畫。在后來二十余年間的電影拍攝中,他都極力回避演繹揮毫潑墨的鏡頭。直到1956年的影片《李時珍》中,他才出手小試筆芒,展示自己成熟的書畫才藝。
幾十年筆耕不息,讓趙單在書畫上有很高的造詣。許望秋對趙單送自己的字很期待,滿是期待地解開系卷軸上的紅繩,將卷軸慢慢展開,上面寫著四個大字:“地獄之門”。
許望秋微微一怔,隨即起身,沖趙單鞠躬致謝:“謝謝趙叔指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