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望秋一聽這話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抗戰結束后,我軍在東北接收了一些東瀛僑民,有將近三萬人加入四野,其中衛生部、軍工部、軍需部內的技術工人和技術人員較多,是一支不可忽視的技術隊伍。后來中日雙方達成協議,這些人又陸陸續續回到了東瀛。他聽說過這事,不過還是第一次當事人,便道:“沒想到森繁先生原來是四野的,真是失敬失敬。”
聽到胡建說出自己的經歷,森繁重道眼中泛起了淡淡的光芒:“38年東瀛政府把我們一家送到了遼寧,做開拓團,那時候我只有6歲。45年戰爭結束,我父母被遣送回國,而我被國民黨抓去當兵。46年解放軍三下江南,跟國民黨打起來了,我成了俘虜。當時我嚇壞了,以為會被槍斃,就裝啞巴。后來解放軍教育我們,說我們解放軍是要解放全中國,要讓窮人翻身做主。我才知道不會殺我,就開始說話了。部隊的人看我挺聰明,就讓我參加解放軍,做通訊員。后來我就跟著部隊,從東北的最北面一直打到海南島,參加了整個的解放戰爭。”
說到這里,森繁重道微微嘆了口:“本來以為會從此在中國生活下去,但到了53年,中國和東瀛達成了協議,部隊就動員我們回東瀛。當時很多人不愿意走,部隊領導對我們說,你們是東瀛人,還是應該回自己的國家。后來大家都想通了,領導說的都是對的,也就接受了這一現實情況。回到東瀛后,我們這些四野的人成立了四野回想會,每年舉行一次會議。”
森繁重道沒有講他回東瀛后的情況,不過許望秋知道參加過解放軍的東瀛士兵回到東瀛后受到極端的歧視和壓迫,甚至被東瀛政府監視。著名的老八路小林寬澄回國后一直被監視,直到85年,他已經八十多歲,東瀛才解除對他的監視。很多人回到東瀛都找不到工作,只能打臨時工。像森繁這樣能夠在大公司任職,并成為董事的,應該是他們中混得不錯的。
車子很快到了一家酒店,許望秋他們就在酒店里住了下來。
森繁重道沒有急著離開,跟許望秋他們坐在一起閑聊,主要是聊電影,聊東瀛電影,也聊中國電影。
森繁重道在德間公司主要是管電影的,不過他對東瀛電影比較悲觀,覺得沒有未來。
其實不只是森繁重道這么認為,整個東瀛普遍認為電影是夕陽產業。東瀛電影從60年代開始受電視機的沖擊,出現大滑坡,到現在幾乎已經跌到谷底,全年觀影人次不到3億。在60年代的時候,東瀛六大電影公司一年能生產500多部電影,而現在只有日活生產的電影數量比較多,其他五家電影公司加起來不到五十部。日活拍的電影比較多,不是日活比其他公司強大,而是日活拍的全是低成本色情片,就是所謂的粉色電影,十多天可以拍一部的那種。
許望秋知道東瀛電影在未來會持續衰退,到80年代中期更是會被好萊塢徹底碾壓,淪為好萊塢的傾銷地,直到2006年才能實現逆轉。不過東瀛電影逆襲靠的是動畫片,以及電視劇的劇場版,真人電影沒有任何起色。
其實對出口公司來說是好事,東瀛電影衰落是好事。東瀛電影衰落,出口公司才有機會進軍東瀛。如果東瀛電影像5,60年代那么強大,要進軍東瀛市場就非常困難。
除此之外,東瀛電影衰落了,出口公司就有機會吸納東瀛的電影技術人才。東瀛電影技術非常強,但現在東瀛電影大幅減產,開工嚴重不足,很多技術人員只能到海外淘金。香江電影就有大量的東瀛電影技術人員,這些東瀛技術人員提升了香江電影的制作水準,為香江電影的崛起出了不少力。出口公司可以吸納部分東瀛的電影技術人員,為我所用,從而提高電影出口公司的技術水平。
當然,這些話許望秋只能在心里想想,不可能當著森繁重道說出來。
由于德間康快不在東京,談判的事暫時無法進行。第二天上午,森繁重道和平田墩子陪許望秋他們到東京城里參觀。森繁征詢許望秋他們的意見,問許望秋他們想去什么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