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望秋非常熱情的跟到場的電影人握手,嘴里說著客套話,好像跟對方很熟似的。現場眾人主要是電影圈的,導演、演員、影評人都有,還有一些電影圈之外的,比如畫家、作家、音樂家等。藝術是相通的,接觸一些其他門類的藝術,在創作的時候可能更容易獲得靈感。
對到場的畫家、作家和音樂家之類的,許望秋都不怎么了解,甚至沒聽過,但到場的演員和導演,他基本上都知道,就算沒有看過他們的電影,也至少聽說過他們的名字。
在場眾人基本上看過《鋤奸》,他們都被這部電影獨特的風格,以及新穎的手法所震撼。現在導演就在眼前,他們按耐不住內心的好奇,不住向許望秋提問,問電影成本,問拍攝手法,問《鋤奸》的細節。本來《歌劇紅伶》和讓-雅克-貝奈克斯才是今晚上的主角,但許望秋一來,就把風頭搶光了,沒人關心《歌劇紅伶》和貝奈克斯。
貝奈克斯站起一邊,看著被眾人簇擁著的許望秋,臉上寫滿了無奈和尷尬。
現實就是這樣殘酷,萊昂納多跟黃曉明站在一起,絕大部分記者一定無視黃曉明。
除了問《鋤奸》相關問題,在場眾人對中國也特別感興趣。1968年五月風暴爆發時候,在場不少人都參與其中,而五月風暴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中國影響爆發的。60年代中國是很多法國年輕人心中的革命圣地,類似于三四十年代中國年輕人心中的延安。法國年輕人讀《語錄》,穿中國綠軍裝、頭戴綠軍帽,連法國版的《花花公子》都刊登了穿綠軍裝、戴綠軍帽、手持紅寶書的模特照片,導演戈達爾更是拍攝了很多向中國致敬的電影。
作為五月風暴的參與者,在場很多人對中國現在的情況都非常好奇,紛紛問中國現在的情況,問運動的相關問題,也問中國電影現在的狀況。
許望秋肯定是揀好的說,不該說的都不說。如果現場都是導演和演員,那到無所謂,但現場有影評人。要是他們把許望秋的話添油加醋發表在報紙上,那就可能惹出麻煩來。
講到中國電影現狀的時候,許望秋有些得意:“在運動時期,中國的電影事業受到了一定的抑制,電影產量比較少。運動結束后,電影人的創作熱情得到了釋放,產量逐年遞增,去年故事片的產量突破了七十部。觀眾的觀影熱情也得到了空前釋放,紛紛走進電影院,去年中國電影的觀影人次是271億,每天有超過七千萬的觀眾走進電影院。”
此言一出,現場想起了一片抽氣聲,甚至有人驚呼“上帝啊”,他們都被“全年觀影人次271億,每天觀影人次超過7000萬”這個數據嚇到了。要知道現在法國電影一年的觀影人次不到2億,中國的觀影人次是法國的一百多倍,這個數字簡直太恐怖了。
有人忍不住道:“你們中國觀眾也太喜歡看電影了吧?”
許望秋笑道:“是的,觀眾非常喜歡看電影。只要遇到喜歡的電影,人們會成群結隊的走進電影院。就拿我的《鋤奸》來說,到現在觀影人才已經超過五億,最終的觀影人才會超過7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