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場的法國人聞言對波蘭斯基怒目而視,甚至有人道:“要說內斗,誰比得上你們波蘭人!”
事情就如波蘭斯基說的那樣,許望秋的話沒有起任何作用,支持商業片和支持藝術片的人很快又爭論起來,吵得不可開交。
許望秋微微嘆了口氣,其實中國電影又何嘗不是如此,上一世中國電影跌到谷底,國產電影市場份額不到20%,而這些國產片大部分是靠政府包場的主旋律影片。中國電影處在瀕臨死亡的邊緣,在如此艱難的情況,電影專家和影評人們任然視商業電影為仇寇,商業片出來一部罵一部,簡直跟犯下了滔天大罪似的。
許望秋突然有些疲憊,不想再待下去,便對皮爾-卡丹說想回去了。隨后他和皮爾-卡丹起身向在場眾人道別,并再次向眾人發出邀請,希望他們出席《獵鷹》的首映。
第二天上午,許望秋和中國電影代表團離開巴黎,坐飛機飛到尼斯,然后坐小火車前往戛納。在火車上,一個亞裔男子看到許望秋他們,略帶激動地問,你們是越南人嗎?許望秋他們笑著回答,不是,我們是中國人。那個越南人臉色大變,將頭轉到一邊,再也不理他們。
在許望秋他們之前,中國電影人先后三次參加戛納電影節。1956年中國電影《白毛女》在戛納展映,1979年謝鐵驪導演的電影《早春二月》入圍一種關注單元,去年《鋤奸》、《小花》和《哪吒鬧海》在戛納展映。
這一次,中國組織了一支的龐大代表團,帶了九部電影過來展映。戛納專門為中國電影組織了一個特別展映單元,其中許望秋的《獵鷹》是最后的壓軸影片。
許望秋他們抵達戛納的時候,電影節已經開始好幾天了。街道兩側到處是大幅的宣傳廣告和飄揚的彩旗,而大街上隨處都可以見到俊男美女穿著漂亮的禮服,拍照留念。
人群中一個身材高挑,穿著超短裙的女子,引起了張一謀的注意。看著那雙白花花的大長腿,他不禁咽了咽口水。不過就在這時,他發現張一謀正看著自己直接笑,不禁老臉一紅,批判道:“資本主義果然墮落,這成何體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