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柳青知道許望秋很厲害,電影拍得非常好,能寫劇本,深受王嵐西的信任,但在他眼中許望秋終究是個二十來歲的年輕人,剛剛走出社會,沒有太多的管理經驗,他對公司讓許望秋來搞改革并不是特別看好。
聽到許望秋的話,楊柳青發現自己小看許望秋了,他推出的這個措施絕對是有的放矢,非常高明。不過他想不明白,即使是有多年工作經驗的領導也必能夠拿出這樣的措施來,許望秋不過是剛畢業的大學生,他是如何想到這些的?
許望秋見楊柳青滿臉驚詫的看著自己,微笑著道:“怎么了,有什么不對的嗎?”
楊柳青回過神來,心想難怪王嵐西這么信任他,胡建也對他贊口不絕,真的是個厲害人物啊!他笑了笑,道:“許主任的想法非常好,但八個組就八個導演,是不是太少了?還有每部電影都需要分析觀眾人群和賣點,這個難度是不是太大?”
許望秋輕松地道:“這個八個創作組是核心小組,拍重點影片,主要是拍商業大制作的,各方面資源是最好的。其他導演屬于創作室,他們主要拍中小成本的電影,在選題上會更靈活,甚至可以搞藝術片,畢竟藝術片搞好了,也是可以賣錢的。但不管哪種類型,詳細的分析報告都必不可少。至于搞分析報告是不是太難,我認為不管難不難,都必須搞。我們要為國家賺錢,如果我們連觀眾喜歡什么,連觀眾愛看什么都不知道,那一定拍出受觀眾歡迎的電影,那我們就沒法向國家交待。”
好萊塢的綠燈系統是好萊塢商業大片暢銷世界的基石,但并不是說綠燈系統完美無缺。綠燈系統在保證好萊塢大片競爭力的同時,也帶來一個問題,好萊塢大公司在創作上日驅僵化和保守。到了2000年之后,好萊塢最愛干的就是翻拍經典、制作系列電影或者續集成為好萊塢創作的主流,因為拍這些電影是最保險的。很多非常優秀的優秀的項目,由于存在一定的風險,無法通過綠燈系統,只能束之高閣。
電影《百萬美元寶貝》是獨立電影,制片人魯迪摩根邀伊斯特伍德導演和主演,又有斯旺克任女主角,弗里曼任男配角。三位明星都是奧斯卡提過名、獲過獎的大演員,伊斯特伍德還是奧斯卡獲獎導演,這是相當有分量的項目。但魯迪摩根制片帶著這個項目找好萊塢大公司,得到的反饋是影片結局太悲慘,這樣的電影沒市場,必須得改劇本,改結尾。魯迪摩根強調:這片子將由伊斯特伍德導演、主演,斯旺克任女主角,弗里曼任男配角。但還是沒用,好萊塢幾家大公司都不愿意投資。魯迪摩根只能到歐洲融資,最后才有這部票房和獎項雙豐收的電影。
好萊塢六大電影公司也清楚自己是非常僵化和保守的,為了避免錯失《百萬美元寶貝》這樣的優秀影片,同時也為了給更多的新人機會,為公司提供新鮮血液。好萊塢六大電影公司都成立了搞獨立電影的子公司,比如福克斯有探照燈,索尼有索尼經典,環球有焦點影業。
出口公司搞綠燈系統也必然會遇到同樣的問題,在創作上會逐漸僵化。為了避免錯失好電影,同時也為了培養新人,給公司造血,讓公司充滿活力,在八個創作組之外,許望秋定保留創作室,給創作室更多創作上的自由。
楊柳青小心提醒道:“可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一味迎合市場,會不會太資本主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