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聽到許望秋的《獵鷹》不但刷新了香江票房記錄,而且在海外賣了將近一千萬美元,為國家賺取了大量外匯,于是,在國內觀眾和影迷心中許望秋簡直成了民族英雄,大街小巷都能聽到對許望秋的吹捧聲。
“許望秋太牛逼了,在香江竟然把所有國家的電影都比下去了,打破了香江電影票房記錄;還賺了將近一千萬外匯,真的是給我們長臉了!”
“許望秋是中國電影的驕傲,是中國的驕傲,竟然在香江把美國電影打得落花流水!”
“我原來一直覺得謝晉是中國最厲害的導演,但現在我覺得許望秋已經超過謝晉了。最起碼謝晉的電影在海外賣不出去,沒辦法像許望秋那樣給國家賺外匯。”
《獵鷹》刷新香江票房記錄的消息傳到藝術中心后,很多對許望秋不滿的人都說不出話來,那些罵罵咧咧的人也統統閉上了嘴。勝利者是不接受指責的,別人成績擺在哪兒,你沒有這個成績,說什么都沒用。
很多人開始往好的方面想,起碼去香江調研可以到香江這個花花世界開開眼界,可以順道帶點好東西回來,要知道現在的進口貨可是貴得嚇死人的。更重要的是搞調研是有補助的,尤其是到香江調研一天有十塊錢的補助,一個月就是三百,相當于半年的工作呢。
這么一想,憤憤不平的導演和編劇們也就想通了,雖然許望秋看不起自己,覺得自己不懂觀眾,讓自己去搞調研,但至少他不是那種又讓馬兒跑又不給馬兒吃草的領導,起碼大家得到了實惠。
于是,導演和編輯們開始按照許望秋的要求到北平各個電影院做問卷調查。他們都沒有做過問卷調查,也不知道怎么搞。許望秋幫他們設計了一份,總共十個問題,你最喜歡哪種題材的電影?你看電影的時候是根據什么選擇是不是要進電影院……
與此同時,創作室的文學編輯們也按照許望秋的要求,對電影廠和香江電影公司遞到出口公司的將近200個劇本進行了分析,但只有兩個劇本符合要求,一個劉林、吳知柳他們搞的《浴血擒魔》,另外一個是北影廠張華塤的《武林志》。
張華塤是《神秘的大佛》的導演,《神秘的大佛》試映后遭到了評論界的猛烈抨擊,差點無法上映。等到正式上映后,評論界更是罵聲如潮,以至于張華塤在北影廠看到其他導演都會躲,覺得自己太丟人了。
不過評論界的罵聲無法阻止觀眾對《神秘大佛》的熱情,中影公司發行了近三百個拷貝,上座率也極高,幾乎是場場爆滿。在影片上映后,張華塤收到了來自全國各地觀眾數百封來信,對他和電影表示支持,甚至有觀眾說“如果《神秘的大佛》遭禁演,我們會像‘海能法師’保衛大佛一樣保衛這部影片”。
廣大觀眾的關心和鼓勵,北影廠領導的支持,再加上張華塤自己也對評論界的批判很不服氣,于是,他聯合北影廠的編劇謝虹又搗鼓出了一部功夫片的劇本《武林志》。
由于張華塤想要證明自己,跟編劇謝虹在劇本上下了苦功夫,劇本寫得十分扎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