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跳出來響應的朱大柯的校友,同是西宮影評組成員的李劫。這個人倒不是朱大柯那樣的水貨,是有真才實學的,只是為人十分偏激。
上一世在朱大柯發表《謝晉電影模式的缺陷》后,李劫拋出了一篇《謝晉時代應當結束》,批評謝晉為代表的電影是政治化和“濫情主義”。這一次他在《文匯報》上發表了“許望秋電影應該終結”的觀點,文章指出,許望秋電影在中國大行其道是“中國電影的一種悲劇性現象”,應該對這一“封閉的穩態模式”予以“擊破和超越”。
10月20日,《文匯報》發表了楊雄的《古典主義的璀璨黃昏》,文章認為許望秋電影缺乏現代性,是古典主義作品。許望秋電影看上去很風光,不過是“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許望秋作品是沒有未來的。
10月22日,《文匯報》發表《許望秋與好萊塢》一文分析了許望秋思想的來源。文章認為許望秋是蘇振聲的徒弟,而蘇振聲出身魔都,受好萊塢電影影響非常大。在蘇振聲的教導下,許望秋養成了一種標準的好萊塢式的審美眼光和習慣,由于許望秋的出眾才華,他的電影看起來好像很中國,但精神內核是好萊塢的。
《文匯報》連續發文批判許望秋引起了出口公司的注意,國家成立出口公司是賺取外匯,同時也希望中國電影走出去,宣傳和展示中國文化;這就決定了出口公司的電影只能走商業電影路線,走好萊塢模式。
在出口公司看來,這場批判表面上是沖著許望秋,實際上是沖著出口公司來的。
王嵐西對此非常重視,把許望秋叫到了辦公室。他見許望秋一臉輕松,完全沒有被人批判的郁悶與憤怒,便道:“最近《文匯報》連續發文,批判你所代表的路線,你不知道嗎?”
許望秋一臉輕松地道:“知道啊,因為這事蘇白都說我了。她說因為你,連我爸都挨批了。我說這太正常了,這叫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
王嵐西見許望秋還有心情開玩笑,以為他不知道事情的嚴重性,就道:“望秋,這事可不像你想象的那么輕松。現在雖然只是《文匯報》發表了幾篇文章,但這是暴風雨來臨的前奏。不光電影界很多人對好萊塢路線極為排斥,整個文化界都是如此。只是出口公司是文化部辦的,而我又兼任公司總經理。很多人對此是有顧忌的,一直不敢公開搞大批判。但現在有人開了這個頭,他們就沒有顧忌了,大規模批判很快就會來臨。”
許望秋清楚大規模批判很快就會來臨,整個事情的走向幾乎是上一世批判謝晉的翻版。上一世批判謝晉的朱大柯、李劫等人已經跳出來了,接下來,整個電影界、文化界都會相繼卷入其中,各種學者、知識分子跳出來以文化的名義批判和解剖許望秋只是時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