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精英主義和平民主義》這篇文章中,許望秋介紹了歐洲的兩個馬克思主義流派,法蘭克福學派和伯明翰學派。
法蘭克福學派影響非常大,歐洲六十年代的社會運動、美國的嬉皮士和反戰運動,以及新世紀“政治正確”全球泛濫,背后的理論支撐都是法蘭克福學派。
在一戰之前,馬克思主義者認為,如果歐洲爆發戰爭,工人階級將與資產階級抗衡,并引發**革命。結果卻是1914年戰爭爆發時,無產階級沒有發動革命,而是穿上制服,為自己的國家而戰,只有俄羅斯成為**國家。
于是,馬克思主義者就開始研究這個問題,并最終催生出了法蘭克福學派。這些人最開始研究重心是在政治經濟學,工人運動史上,不過在霍克海默接任法蘭克福研究所所長之后,研究中心就漸漸轉移到晢學與社會科學上,“批判理論”也成為研究所的指導思想。由于研究所里的重要成員多為猶太人,隨著納啐掌權,法蘭克福硏究所不得不開始了它的流亡生涯,于1934年在美國暫時安家落戶。
30年代的美國,正是好萊塢電影、廣播、畫報廣告的天下,全方位的影響著美國人的生活。這引起了法蘭克福學派的重視,以阿多諾為代表的學者展開了對大眾文化的批判,并提出了文化工業的概念。他們認為文化工業傳播的是統治階級的意識形態,是統治階級加強統治的工具。它使人民大眾在日常生活中被文化工業所浸染,從而失去了反思能力,成為統治階級意識形態的俘虜。
二戰結束后,霍克海默、阿多諾等回到法蘭克福大學,重建社會研究所,馬爾庫塞、弗洛姆等留在美國,創立了發達工業社會理論。從60年代起,法蘭克福學派成為西方哲學社會學重要流派之一,并在美國和西歐的知識青年中得到較為廣泛的傳布,現在歐洲文藝界對好萊塢的批判主要就是基于他們的理論。
法蘭克福學派對好萊塢的批判是道有道理的,好萊塢電影確實存在他們批判的問題。后世斯科塞斯抨擊漫威電影,擔心的就是法蘭克福學派批判的東西。許望秋他們搞人民電影運動,就必須從理論上反駁法蘭克福學派,而他們反擊的武器來自于另外一個馬克思主義流派,英國的伯明翰學派。
法蘭克福學派的理論家是書齋里的學者,被稱為“書齋里的批判家”,“從事象牙塔里的革命”,是典型的精英主義。他們認為大眾文化沒有美學價值,對大眾文化是悲觀的。伯明翰學派則是平民主義,主張打破高雅和通俗文化之間的界限,認為大眾文化是大眾顛覆和反抗資本的有力武器,是文化游擊戰中戰術上的勝利者,對大眾文化持樂觀態度。
在文章中許望秋把伯明翰學派著名的“編碼解碼”理論搬了過來,指出觀眾對電影并非被動接受,而是觀看電影的過程中具有主觀能動性,電影的制作和觀看是編碼和編碼和解碼的過程。同時,他指出在大眾文化中,受眾自身是可成為傳播者的,受眾無法決定文化的生產,卻可以選擇文化的消費,在此過程中甚至可以創造屬于自己的新文化。
許望秋用伯明翰學派的理論分析完電影工業的價值后,將槍口指向了批判自己的精英和知識分子。他在文章中指出,你們對我的電影進行各種分析和解讀,就是一個解碼的過程;你們從我的電影中解讀出“儒學”、“殖民思想”之類的都不是我的本意,是你們在解讀過程中產生的誤讀,這種誤讀充分說明觀眾在看電影的過程中是有主觀能動性的,也說明法蘭克福學派對電影工業的論斷是不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