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出雙黃蛋了呢,還是有電影沒獎呢?
現場記者們紛紛轉頭去看三個劇組的反應,想從三個劇組成員的身上發現蛛絲馬跡。他們驚訝的發現,此時三個劇組的成員也都滿臉緊張的轉頭去看其他劇組,似乎是想從其他劇組的身上找到答案,顯然他們也不清楚自己是不是真的有獎。
其實這三部電影有些相似,都是歷史題材;《蜂巢》講的是40年代,內戰后期馬德里的故事;《1920年的法斯特》講的的是1920年,在愛爾蘭,代表統治者的基督教與代表工人利益的天主教間的血腥沖突;《一盤沒有下完的棋》則講的是東瀛侵華戰爭對兩個家庭帶來的巨大影響。
不過這三部電影風格完全不同,《蜂巢》是散文似的電影,根本就沒有明確的主線;《1920年的法斯特》是典型的現實主義風格;而《一盤沒有下完的棋》則是用超現實主義手法拍攝的現實主義電影。
這三部電影水準最高的無疑是《一盤沒有下完的棋》,拿獎的可能性最大,但許望秋偏偏發表了極具爭議的電影宣言,于是,獎項歸宿就變成樸素迷離起來。
當評審團主席讓那-莫羅拿起一個白色的信封走到舞臺中,現場所有人屏氣凝神,雙眼緊緊盯著讓那-莫羅手中的信封,生怕錯過了最精彩的對決。
此次此刻,許望秋也不禁有些緊張,呼吸變粗,心跳加速。他用力吸了口氣,讓自己冷靜下來。在他的旁邊,孫道臨、唐囯強他們都屏氣凝神,緊緊盯著讓娜莫羅手中的信封,而中森明菜更是緊張得不敢看了,雙手合十,不住在心里祈禱著。
柏林電影節跟威尼斯和戛納電影節有一點不同,威尼斯和戛納頒獎嘉賓上臺說的是自己對獎項的感受,而柏林頒獎嘉賓念的是評審團給出的評語。
讓娜-莫羅打開信封,慢慢念道:“描繪群像的電影最考導演功力,但本片運鏡平滑流暢,敘事手法多樣,表現出在內戰背景下的眾生相。所有演員都有不俗的演出,帶出一個反映西班牙近代歷史的好故事。獲得評審團大獎的是……”
讓娜-莫羅念完評語頓了頓,抬起頭看向了觀眾。她這一停頓,整個現場頓時安靜下來。很多人都屏住了呼吸,等著讓娜-莫羅宣布最終結果。
聽到群像式電影,許望秋不由呼了一口氣,知道獲得評審團大獎的是西班牙電影《蜂巢》。這部電影講的是西班牙內戰后期,一所小小咖啡館里,經常云集著各式各樣的人,有詩人學者,也有酒鬼妓女、黑市商人,三教九流,為著不同的目的把這里當作他們的集會或休閑場所,是典型的群像式電影。
既然《蜂巢》獲得了評審團大獎,那爭奪金熊的就只能是《一盤沒有下完的棋》和《1920年的法斯特》了!
讓娜-莫羅沒有故意渲染懸念,低頭看了一眼獲獎名單。在確認獲獎影片的名字后,她微笑著念出來:“西班牙電影《蜂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