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皓一臉懵逼:“424立體聲是什么,5.1聲道又是什么?”
在后世要是哪個導演問出“5.1聲道是什么”這種問題,肯定會被人當成白癡。但這個時期的導演不知道5.1聲道并不奇怪,畢竟現在單聲道才是主流,424立體聲和5.1聲道都是剛出來沒幾年的新技術。
內地真正意義上的第一部多聲道立體聲電影是1986年的《山林中頭一個女人》,采用的就是杜比公司的424立體聲技術;香江第一部424立體聲電影是1993年的《新白發魔女》,比內地還要晚幾年。
內地和香江電影人都不太重視電影后期,尤其不重視聲音效果。內地電影到1998年才設立最佳錄音獎,香江電影金像獎也是在同一年才設立最佳音響效果獎。美國奧斯卡在1930年就設立了聲音獎,到1963年更是設立了最佳音響和最佳音效剪輯兩個獎項。
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內地和香江跟好萊塢電影工業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許望秋解釋道:“424立體聲有四個聲道,銀幕前方有左中右三個聲道,電影院后方有一組環繞聲;5.1聲道前面也是左中右三個聲道,但后面的環繞聲,分為左右兩組。424立體聲后面只有一個聲道,沒有左右之分,無法確定方位。5.1聲道后面有左右兩組環繞聲,能夠營造出空間感。除此之外,5.1聲道還有一個重低音聲道,比如爆炸啊、擊鼓啊,就通過重低音設備放出來,能營造出非常震撼的效果。”
嚴皓好奇地道:“望秋,你怎么會懂這些?”
許望秋平靜地道:“電影是視聽藝術,聲音是電影語言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不重視不行。你喜歡藝術電影,對聲音要求可能沒那么高。我是拍商業電影的,追求的是沉浸感,希望帶給觀眾身臨其境的感覺。聲音越真實,觀眾沉浸感就越強。所以,我對聲音是相當重視的,一直在關注國外立體聲技術的發展。”
嚴皓恍然大悟:“難怪你懂這么懂,原來一直在研究啊。”
許望秋記得《星球大戰》三部曲都是用70毫米膠片拍攝的,第一部搞出了超重低音,后面兩部則采用了5.1聲道的技術。安樂引進的立體聲系統不知道是不是5.1聲道,要是5.1聲道,那真的可以大飽耳福了。
到了百老匯影院,許望秋一看銀幕尺寸,不禁微微搖頭:“是424立體聲,不是5.1聲道。”
“電影還沒開始放呢,你怎么知道不是5.1聲道?”嚴皓詫異地道。
“這種尺寸的銀幕肯定是35毫米膠片的電影,不會是70毫米膠片的電影;35毫米膠片只能實現四聲道,還不能實現六聲道。所以,這家電影院肯定是424立體聲。”
“為什么35毫米膠片電影不能做成5.1聲道呢?”
“你也是做導演的,應該知道電影的畫面在膠片上是一格一格的,在畫面格子的一側有個細細的黑條,聲音就儲存在黑條里。如果是沖洗之后的膠片,會看到在黑條里有白色波浪形的線,那就是聲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