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家報社的電話都快被打爆了,全是要求追加訂單的。聽著不絕于耳的電話鈴聲,《大公報》和《明報》的主編簡直快笑出聲來。像今天這樣銷量暴漲,供不應求的場面,已經好多年沒看到了。
到了夜里一統計,《大公報》今天多賣了七萬多份,《明報》也多賣了五萬多份。《明報》銷量本來低于《東方日報》和《成報》,在香江媒體排名第三。在這一天,他們完成了對《成報》的超越,成為銷量的亞軍。
接下來的幾天中,林匡繼續著發揮自己的風格,將《極刑》這個故事寫得精彩紛呈,扣人心弦。在林匡的筆下,衛斯理在蠟像館受到極度震撼回家之后,得知白素和哥哥白奇偉以及一個雕塑大師出去夜探這所蠟像館了。原來雕塑大師在參觀了蠟像館后,不相信有這樣逼真的蠟像雕塑,用小刀想刮下蠟像看是什么材料以加以研究,卻發現居然是真的人體。
《母體》的故事同樣扣人心弦,男主角許正道從一開始就卷入漩渦中,先是神秘女人蘇菲找上他,然后是黑衣人找上他,將一條機械蟲塞進了他的肚子。不過等許正道驚醒過來后,卻發現是一場夢。只是女主角蘇菲很快再次上門,在雨夜他去見神秘人蔣天生,他能解答許正道的所有疑問。在去見蔣天生的路上,蘇菲用一個古怪的工具從許正道的肚子中吸出了一只機械蟲。讀者這才知道,黑衣人對許正道所做的一切都是真的,不是夢境。
《母體》故事懸念十足,扣人心弦,但流暢度明顯不如《極刑》,因為許望秋總是花筆墨解釋一些技術性的東西。比如什么是互聯網。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因為現在互聯網只有雛形,如果你不解釋,讀者就不知道是怎么會事。
連載進行到第七天的時候,《母體》故事進入關鍵情節。男主角終于見到了蔣天生。他給了許正道兩顆藥丸,吞下藍色藥丸后,會忘了這一切;吞下紅色藥丸則將揭開真實世界的面紗。許正道選擇了紅色藥丸,隨后真實世界的大門正式打開。
幾乎所有《母體》的讀者都知道,故事進入最關鍵的時刻了。《母體》從開始就仿佛包裹著一團迷霧,讓人看不清真面目。整個世界似乎有很多不合理的東西,讓人感覺不太對勁。對讀者來說,這就是最大懸念。許望秋的《母體》不如林匡的《極刑》吸引人。如果懸念揭開之后,拋出來的答案不夠驚人,不夠震撼,那許望秋就徹底輸了。
第二天早上,幾乎所有人,不管是支持許望秋的,還是支持林匡的人,在拿到報紙之后,都首先翻開《大公報》,去讀許望秋的《母體》。
張友軍也是如此,他沒有像以往那樣去讀《明報》,第一時間翻開了《大公報》。他站在站臺上,一邊讀許望秋的文章,一邊吐槽:“許望秋根本不懂寫作技巧。林匡的小說為什么吸引人,因為他小說懸念會留到最后,在最后揭曉。盡管很多人說他的小說結局老是靠外星人,但至少他的小說能吸引大家一直讀下去。哪像許望秋,才連載這么幾天,就急不可耐的揭開謎底了……”
只是張友軍的吐槽聲很快停止了,整個人陷入了呆滯狀態。
此時此刻,不只他如此,整個香江所有在讀《母體》的讀者全部陷入呆滯狀態。
他們都被許望秋的腦洞驚呆了,都被《母體》的真相震驚了。
香江是假的,整個世界都是假的,是電腦虛擬出來的世界!人類只是活在虛擬世界中,被機器人圈養的“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