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這時,公交車開了過來。張友軍沖年輕人點了點頭,拿著報紙登上公交車。他找了個空位置坐下,發現旁邊的人正在看報紙,他伸頭一看,對方正在看《大公報》的連載文章。
張友軍搖了搖頭,翻開了《大公報》。剛看到許望秋小說的名字“母體”,他就忍不住開始嘲諷了:“母體?這什么破名字?一聽名字就不行。母體跟科幻有關系嗎?聽上去倒是有幾分東瀛色情文學的味道。”
狠狠吐槽一番后,張友軍專心致志地閱讀起來。雖然他不喜歡許望秋,但也不得不承認,許望秋還是有兩把刷子的。許望秋的《母體》不像其他小說那樣,慢悠悠的開場,慢悠悠的布局,慢悠悠的把懸念揭開,就跟許望秋的電影類似,一開場就是火爆場面。
《母體》以飛虎隊突襲九龍城寨的房間作為開場。飛虎隊是香江的反恐特警隊,在全世界特警隊中赫赫有名。但他們在抓捕一個女犯人蘇菲的時候,卻被蘇菲格殺。蘇菲似乎有超能力,竟然從大樓的頂端跳到了另外一棟大樓。帶著飛虎隊進行抓捕的黑衣人,也擁有同樣的能力。而他們展現出來的能力,讓飛虎隊隊員目瞪口呆。
張友軍覺得許望秋寫得還可以,但就吸引力而言,明顯不如林匡的《極刑》。看完《極刑》,會讓人迫不及待的想要知道那些恐怖蠟像是不是用真人做的,是誰做的蠟像館;而許望秋的小說則沒有這么強烈的期待感,代入感要差很多。
張友軍覺得這場較量許望秋真的輸定了:“如果你的小說是單獨連載,反響可能還不錯,可惜你偏偏自取其辱,去跟林匡比銷量,你會輸得很慘的!”
公交車很快停住,張友軍拿著報紙從車上下來,往公司所在的大樓走。但他走過路邊的報刊亭時,幾個年輕人和老板的對話吸引了他。
“實在是不好意思,我不知道今天的《明報》和《大公報》這么好賣啊,竟然這么快就賣完了。”報亭老板充滿歉意地說道。
“有沒有搞錯,你們進報紙怎么不多進一點啊。難道你們不知道林匡和許望秋今天開戰啊!連這個都不知道,你還是做什么生意啊。”一個年輕人抱怨道。
“就是啊,我們都已經跑好幾個報刊亭了,全他么賣光了。”
“各位各位,不用急不用急。我已經向《明報》和《大公報》追加了一百份,中午肯定可以送到。你們想要的話,中午的時候再來,到時候肯定有。今天是特殊情況,只能麻煩你們多跑兩趟了。”報亭老板充滿歉意地道。
“那只能這樣啰,我們中午再來。”領頭的年輕人無奈的搖搖頭。
這樣的情景是香江的一個的縮影,同樣的事正發生在香江每一個角落。
在正常情況下,一個讀者買了《大公報》,就不會買《明報》;買了《明報》,就不會買《大公報》。但今天因為林匡和許望秋的較量正式開始,很多讀者都是同時買兩份報紙,看林匡的連載,也看許望秋的連載,然后進行對比點評。
時間剛過八點,市面上地位《大公報》和《明報》就被香港讀者橫掃一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