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下來的日子里,《母體》故事越來越精彩,懸念不斷。在揭開真實世界的謎底后,許望秋馬上拋出新懸念,許正道是不是救世主。在許正道見到先知,知道自己不是救世主之后,又蔣天生又被黑衣人抓走了。許正道他們必須又進入敵人的大樓,將蔣天生救出來……
讀者每天讀完《母體》的連載,都盼著讀后面情節,恨不得一口氣讀完。
與之相反,《極刑》進入中段后,卻逐漸變得平庸起來。
這其實是林匡小說的一個特點,林匡曾經說過,好小說應包括生動而有性格的人物、曲折的情節、淺白的文字,加起來便可以成為吸引人的故事。具體地應如何寫作呢?我可以分享一個寫小說的簡單方程式:頭好,中廢,尾精,即是文章開頭要精彩,引起注意;中段可以盡是廢話;結尾要精彩絕倫,留給讀者好印象。結尾盡量圓滿,不能圓滿也罷;只賣數十元的一本書還苛求什么?
林匡有部分小說確實做到了這一點,開篇精彩,結局讓人震撼,比如《頭發》。不過林匡大部分小說并沒有做到這一點,大部分小說是開頭部分寫得精彩紛呈,進入中段開始轉向平庸,到結局徹底拉胯,《極刑》就屬于這種情況。
《極刑》開篇寫得震撼人心,但故事進入中段就開始變得平庸了。
《極刑》進入到中段,衛斯理認為蠟像館里展出的蠟像是真的,蠟像館主人有時空挪移的能力。于是,他給出自己的推論,蠟像館館中受刑的蠟像,很可能是真正的岳飛、司馬遷他們,蠟像館主人既然有時空轉移的能力,自然就能讓岳飛他們出現在蠟像館。
白奇偉不敢相信,質疑道,誰會有那樣的能力,能夠隨意轉移時空?
很多讀者看到這里,都紛紛吐槽:“外星人啊!外星人就有這樣的能力!”
就連張友軍這個鐵桿粉絲也忍不住道:“難道真的又是外星?。
事實證明,讀者的猜測是正確的。原來岳飛等人死不瞑目,其靈魂憤懣難平,上訴天庭,而天庭就是外星人。他們派蠟像館主人和白衣女子,把當時受極刑人的景象和聲音分開兩處展示給人類看以警示,甚至制造了諸如六月雪這些異象,以告誡人類。可毫無效果,歷史的教訓無人理會,悲劇還是一幕幕重復上演。于是,外星人決定放棄,不再受理這些投訴,也不再展示這樣畫面和聲音,讓人類自生自滅。
由于故事進行到一半,大家都猜到肯定是外星人干的,《極刑》就徹底失去懸念了。繼續往下讀就有點索然無味,完全沒有前面那種揪心,讓人提心吊膽的感覺。
不只普通讀者如此,就連張友軍這個林匡的鐵桿粉絲都如此。如果不是從初中就看林匡小說,看了很多年,已經養成習慣,他可能都不會讀下去了。雖然他很不愿意承認,但《母體》不管思想性、想象力,還是故事的精彩程度,真的遠超林匡的《極刑》。
張友軍每天還是會同時買《明報》和《大公報》,但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他閱讀的首選變成了《母體》,總是看完《母體》,才會看《極刑》。
這天中午休息的時候,同事們在辦公室討論許正道到底是不是救世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