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友軍見同事們們爭論不休,說出了自己的看法:“我覺得應該是,我感覺先知話里有話,也許要等一個什么機會,他才能成為救世主。”
同事們都詫異地看著他:“你不是一直支持林匡嘛。”
張友軍這才意識到經過二十多天的閱讀,自己已經被《母體》征服,在不知不覺間變成了《母體》的粉絲。他本來想辯駁兩句,但很快釋然了,沒什么不能承認的,笑著道:“誰規定林匡的支持者就不能喜歡《母體》了,我兩個都喜歡不可以嗎?”
同事們聞言,哈哈大笑道:“可以,可以!當然可以!”
連載第三十天,是《母體》和《極刑》正式結束的日子。在這一天,幾乎已經沒人關心《極刑》,讀者們都在搶《大公報》,想知道許正道的命運如何。
在前一天的連載中,許正道被黑衣人用槍打中,心臟都已經停止跳動。大家都想知道,許正道是不是真的死了,故事會以什么方式結束。
在這一天,《大公報》發行部的電話被人打爆了,都是要求追加今天報紙的。
在這一天,《大公報》的銷量刷新了歷史記錄。
在故事最后,中槍倒地的許正道因為蘇菲的一吻復活了,先知暗示過,他只有死一次,他才能變成救世主。黑衣人看到許正道復活,對著他猛然開槍。但許正道輕輕一抬手,密密麻麻的子彈就停了下來,懸停在空中。在許正道眼睛里,墻壁,黑衣人、已經周圍的一切都變成綠色的代碼。他看透了母體世界的本質,輕易擊敗了黑衣人,回到了真實世界。
小說結束了,但很多讀者都意猶未盡,覺得故事還沒有結束。他們紛紛給《大公報》寫信,給《大公報》打電話,要求許望秋繼續把故事寫下去:“許正道是救世主啊,他都還沒有徹底拯救世界呢。”、“這么好的小說怎么能這么快就結束了,應該繼續寫啊。”、“一定要打敗機器人,拯救人類啊。”
為感謝讀者們一個月來的支持,也為了助許望秋一臂之力,讓他在與林匡的銷量大戰中取勝。《大公報》連續幾天刊登讀者來信,并刊登《母體》的評論文章。
香江大學計算機系一位老師在信中寫道:“對于科幻小說,我有個先入為主的印象,覺得外國人寫得會比較好看,因為創意會好一點,科技上也是歐美領先,我們沒有特別好的科幻小說。在看完《母體》之后,我徹底震驚了。這部小說除了故事極為精彩外,擁有大量的科技知識。比如里面講到了互聯網,講到黑客入侵別人的計算機,這在未來都是由可能實現的。如果你對計算機有興趣,你會更喜歡這本書。這絕對是世界級的科幻小說,跟國外最優秀的小說相比也毫不遜色。”
一位大學生表示:“看《衛斯理》或者一些偵探小說,其實你看一段就能大約猜到后面的情節,可能細節你猜不到,但后面怎么發展,你大部分能猜到。但這本你完全是猜不中的,它想法是非常新穎的,甚至讓人驚嘆的。”
張友軍的信也刊登了出來:“我是看林匡的小說長大的,一直是林匡的支持者。在罵戰開始的時候,許望秋各種貶低林匡小說,我是堅決站在林匡一邊的。等《母體》開始連載后,我一直各種挑刺,說小說這里不好,那里不好。但隨著故事推進,隨著真實世界的大門打開,我徹底被震驚了,也被《母體》這個故事深深吸引。到最后我徹底變成了《母體》的支持者。我會繼續看林匡的小說,同時我也特別希望許望秋能把《母體》的故事繼續寫下去。許正道不是救世主嘛,他都還沒有拯救人類,故事怎么能結束呢?”
許望秋沒有看到這些來信,他用十天的時間緊趕慢趕,將《母體》徹底寫完。將稿子交給《大公報》后,他就回內地了。當《母體》連載結束,香江讀者對此議論紛紛之時,他正坐在前往法國的飛機上,去參加戛納電影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