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相較于胡亥和隋煬帝楊廣,朱祁鎮倒是好命。從曾祖父、祖父到父親三代明君給他積累了偌大家業,家業差點被敗光,有個怨種弟弟和一群怨種臣子給他收拾亂攤子。復辟后將國家搞得一團糟,百姓民不聊生,也沒關系,還有個好兒子給他收拾亂攤子。”
聽到大明沒有亡于昏君,朱祁鎮之前的幾位明皇略松了一口氣。朱元璋這會兒才剛登基,并沒有給子孫定輩分,因此也不曉得朱祁鎮、朱祁鈺是四子的后人。剛剛登基的建文帝卻已經反應過來
四叔燕王有謀反之心年輕的建文帝與黃子澄、齊泰等愛臣斗志滿滿的開始研究削藩。削藩,必須削藩,先削燕王這個逆臣
“縱觀歷史,王朝的滅亡從來不是因為某個太后,某個宦官,某個武將。大多數王朝的覆滅的主要因素都在于皇帝的愚蠢和貴族的貪婪。想要國家長治久安,最需要防備的不是后宮干政,不是將軍造反,而是別選一頭豬當皇帝。”
“儒家弄了個君權神授,妄想給皇帝疊加圣光,而事實就是皇帝這個職位并不會給人疊加圣光。蠢貨就是蠢貨,當了皇帝還是蠢貨。諸如趙佶、趙桓、朱祁鎮之流,抬一頭豬上去做龍椅都比他們強”
“抱歉,說的有些激動了。現在,我們回歸巾幗英雄這個主題。我們要講的第二位巾幗英雄,是一位出現在教科書上的巾幗英雄,想必大家已經猜到了是誰了吧”
“對,這位就是樂府雙璧之一木蘭詩的女主角花木蘭。樂府雙璧是指漢樂府詩孔雀東南飛和北朝民歌木蘭詩,主播少年時語文課的必備文章。文學創作與藝術一樣皆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最終回歸生活,樂府雙璧便是取材于生活。”
“孔雀東南飛的原型是東漢獻帝年間發生在廬江郡的一樁婚姻悲劇。漢末建安年間,美麗、善良、聰明而勤勞的劉蘭芝與焦仲卿結婚后,鶼鰈情深,豈料遇到惡婆婆強行拆散,最后雙雙殉情的故事。”
“木蘭詩的原型花木蘭記載則有些模糊,一說花木蘭是漢文帝時期抗擊匈奴,另一說則是花木蘭北魏時抗擊柔然,個人認為花木蘭是北魏人。”
“花木蘭代父從軍是因其父年事已高又體弱多病之故,然漢文帝時延續了呂后休養生息的政策,主張輕徭薄賦,對匈奴以和親求和為主,即便有戰事也不至于大征天下民以御。且漢初多年休養生息,人口穩定增長,征兵不至于征老翁。”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