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對了,他就是被梁啟超稱贊為堅忍磊落奇男子,世界史開幕第一人。的博望侯張騫。”女主播笑道。
“人民的智慧是不可估量的,我們的先人在進化的過程中,培育了五谷等各類主食,馴化了各類家禽家畜和蔬菜,豐富了我們的菜籃子。但養育出豐富的八大菜系,僅憑本土馴化的品種還遠遠不夠,跨地域引進的新品種也是我們的重要構成部分。”
“兩漢兩晉由西北陸路引進的胡系列食物比如胡瓜、胡蘿卜、胡麻、胡蒜等;南宋至元明時期引進的番字系列食物番茄、番薯、番椒、番石榴、番木瓜等;以及清代及近代引進的“洋”系列食物洋蔥、洋姜、洋芋、洋白菜等。”
“提到跨地域引進的新品種,那么必然要提到兩個人西漢時絲綢之路的開辟者,漢武帝時杰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險家博望侯張騫以及大明永樂大帝時的航海家、外交家三保太監鄭和。前者被譽為第一個睜開眼睛看世界的中國人,而后者雖同樣意義不凡,但每每提及卻又覺得意難平。”
剛結束靖難登上皇位的朱棣看了一眼身旁的鄭和,三保、太監、鄭和,如此要素齊全的指名道姓,連同名同姓的可能性都否定了。若是還不曉得這個人是自己身邊的人,他就不是競爭上崗的朱棣了。他倒是要聽聽是什么意難平。
若真有那什么意難平,他就給平了
不想女主播的話題又跳到了其他地方。
“太史公司馬遷西南夷列傳中有個故事滇王與漢使者言曰漢孰與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為一州主,不知漢廣大。說的是漢時西南有小國叫夜郎,國土很小,人口不多,物產更是少得可憐,但夜郎國王卻以為夜郎是全天下最大的國家,問大漢的使者,夜郎國與大漢哪個大,這就是夜郎自大的故事。”
“我們常以夜郎自大來嘲諷坐井觀天的人,但實際上在中華歷史上與夜郎王一樣坐井觀天而不自知的皇帝比比皆是,此處尤其點名明清的皇帝。縱觀歷史非常有趣,如漢唐等先代王朝,生產力落后,不知天地之廣博,本最有資格坐井觀天。”
“然實際呢漢唐時代對周邊各國甚至更遠的地方都充滿了探索欲,博望侯張騫這個因探索外面的世界而流芳百世的英雄且不說了。盛唐時,唐皇使者的足跡也是遍布許多地方,比如唐太宗的使臣王玄策就曾多次出使天竺,更是留下了一人滅一國的傳奇。”
李世民暗暗記住了王玄策這個名字,能夠名留青史的人,不管是流芳百世,還是遺臭萬年都是需要留意的對象。前者是賢臣苗子,后者則要防備其破壞性。
“到了宋代,漢家朝廷武德全無,使者沒有了走出去的底氣也就罷了。至元朝,成吉思汗的鐵蹄橫跨歐亞已知歐羅巴之廣,元時地球儀傳入中原,但此時地球儀還不夠完善,只驚鴻一瞥,不知世界之大尚可諒解。”
“到了明朝,鄭和七下西洋,本該是對世界有了更多的了解,但大明卻錯失了這一良機。萬歷年間,傳教士利瑪竇跨越重洋來到中國,帶來了歐洲數個世紀以來地理大發現的成果,以及更精確的地球儀。杭州人、制圖學家李之藻更是制作了第一臺國產地球儀。”
“到此,不說百姓,至少皇帝和統治階級應該知道世界之大。但大明不僅沒有去探索外面的世界,反而是閉關鎖國。及至滿清,傳教士帶來的地球儀越來越精確,越來越精美,統治階級對外面的世界卻完全沒想法,而是選擇進一步閉關鎖國。”
“夜郎王是不知世界之大而自大,而明清統治者是掩耳盜鈴式的夜郎自大。這個世界是弱肉強食的世界,你不自強,那么別人就會來欺凌你。你關著門守著已經過時兩千年的馭民五術,弱民愚民辱民貧民疲民,旁人卻已經走上了飛速發展之路,中原自此從世界巔峰一點點跌落塵埃。”
“這個過程其實很漫長,我們曾經有無數次機會,但卻再也沒有一位如漢武帝、唐太宗這樣志向宏達的君王出現。這些統治者坐井觀天,眼睜睜看著一次又一次的良機從手中溜走,直到錯失所有華夏不落下的機會。中華從漢唐時的世界最強變成了落后國家,成為了列強瓜分的魚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