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王朝的沒落是必然的,然這段百年的恥辱卻太過痛心。跌落塵埃,再站起來的經過太過慘烈,五星紅旗的紅是先烈的鮮血染就。即便知道時代變革需要流血,但也總忍不住想若不曾落后過,至少不需要那么多的鮮血去染就我們現在的太平。”
“落后就要挨打,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內,尊嚴只在劍鋒之上。教化百姓需要用禮儀道德,結交外邦卻離不開刀劍,對于后者漢武帝劉徹和唐太宗李世民都給出了相對正確的示范,可惜其中精髓卻沒有被其他帝王學到一鱗半爪。”
“抱歉,一說到明清史就容易激動,我們回到方才的話題,那就是為我們帶來黃瓜的博望侯張騫。”阿宋道,“張騫字子文,漢中郡城固,建元二年,二十五歲的張騫,奉漢武帝之命,以甘父為向導,率領一百多人出使西域。”
“二十五歲,嗯我才從學校畢業,剛要入社會,而我們博望侯張騫已經開始了他的探險之路。以我們現在交通條件,從長安到西域一日可達,但是在沒有高鐵、飛機的西漢,這條路可不好走,甚至很多地方都沒有路。路不好走還是小事情,最危險的是使團要通過匈奴。”
“從漢高祖劉邦的白登之圍到漢武帝登基,大漢整整六十年對匈奴都是處于劣勢,說的直接點就是沒贏過。此時的大漢尚無后來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的底氣,這種局面要等到衛青橫空出世,才開始逆轉。當然,等冠軍侯霍去病上陣,甥舅聯手那就是直接把匈奴打穿了。”
“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衛青、霍去病”劉徹激動道,“莫非這就是朕的大漢雙璧原來大漢雙璧還是甥舅關系,朕終于找到你們了”
劉徹當即令人開始尋訪衛青和霍去病這對甥舅,同時令人傳召張騫入宮相見。張騫既然是明年就能出使西域,那大概率已在朝中。至于衛青和霍去病怕是天幕的消息傳出去后,長安城馬上就會有許多的“衛青”和“霍去病”了。
“因對匈奴長期處于劣勢,年輕的皇帝雖一心洗雪先祖之恥,但朝廷的大多數官員卻都害怕開戰,主和派占據上風。對于這些人而言,送幾個宗室之女和布匹財物就能穩住匈奴人是非常劃算的事情。”
“反正財物不是他們出,反正他們也不是邊境百姓會被匈奴人打草谷。送的又不是他們的女兒,即便是他們的女兒也沒關系,女兒不值錢。王爺們有錢妻妾成群,孩子生的也多,和親的公主很好安排。”
“中華之幸,國家之幸,年輕的皇帝不是這樣的軟骨頭。正因他不是,所以他是封建王朝皇帝中前三之一,當之無愧的千古一帝漢武帝。”
劉徹聽到這里,都快按捺不住笑容了。
“皇太后和大臣不同意開戰,年輕的皇帝拗不過,但也不愿意什么都不做。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就是希望張騫可以聯絡西域諸國,與大漢一起前后夾擊匈奴。然與大漢一樣,西域諸國也被匈奴欺負慣了,并不敢和大漢一起打匈奴。”
“張騫此行沒有完成皇帝交代的政治任務,卻帶回了意外的收獲。其西域之行打通了漢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即后來赫赫有名的絲綢之路。太史公司馬遷稱贊此行為鑿空即開通大道。”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