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打一個陛下要我死,肯定是我的錯,不會是陛下的錯。論始皇唯粉,蒙將軍排第二,沒人敢排第一。哎,蒙將軍可惜了若蒙恬沒有枉死,北擊匈奴何須等數十年后的大漢雙璧。有這位中華第一勇士在,匈奴人根本沒有南下的機會。”
“這也是為什么說劉邦得國之正,因為胡亥亡的不止是大秦還是整個華夏,而漢高祖的橫空出世挽救了幾乎被趙高和胡亥傾覆的天下。”
“朕的蒙將軍”嬴政心下激動,被胡亥這個逆子和趙高重創的心,因忠心勇武的蒙恬而得到了平復了。
蒙恬正在督造長城,不在身邊,但沒關系,蒙恬的弟弟蒙毅就在御前伺候。天幕說的是蒙恬,嬴政看著蒙毅也是極親切。
遠在邊關的蒙恬并沒有因天幕中自己的結局悲傷,反而很是高興,高興他的陛下至死都是信任他的。如今陛下既然知道了趙高和胡亥的狼子野心,自然也就不會重蹈覆轍了。
“始皇帝遺言自己死后,令不在身邊的長子扶蘇回咸陽辦理他的后事,即托付江山之意。從其臨終交托推斷,父子間或許有過一些政見不合的不愉快,但扶蘇終是他最看重的兒子。可扶蘇卻如此輕易相信了矯詔,實在令人嘆息。”
“優生優育太重要了,可嘆始皇帝生那么多孩子,沒一個頂用。最后終讓趙高區區一宦官操控胡亥,說動李斯謀逆天下之舉。這位鑄造了中華之基的千古帝王死后也不免尸身被奸臣逆子折辱,還要平白背個暴君之名。”
“六國遺族罵始皇帝暴君的理由滅六國,在我看來并不是暴行。大一統于當時的百姓而言是結束各國征戰不休最佳方案,且是順應歷史潮流,奠定華夏之基,可說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我覺得暴君的定義應該是破壞者,比如胡亥、楊廣之流,但始皇帝并非破壞者,而是奠基人。始皇帝或許不是仁君,但也并非暴君。在漫長的封建社會,始皇帝常被作為暴君的反面例子,很大一個原因就是胡亥的以及項羽焚書的鍋都扣在了他頭上。”
“說秦始皇,多少有點冤枉,畢竟秦始皇要說是,那秦二世又叫什么呢當然說秦始皇的統治是苛政卻絕不委屈,他的雄心超過當時的社會生產力太多了。然秦始皇時期,百姓苦,還能活,等秦二世上位,那就是百姓的所有活路都堵死了。”
天幕下大秦的百姓惶惶不安,不知何去何從。
秦二世時期,許是天之幸,直播沒有投在秦二世登基之時,而是投在了趙高等人矯詔令扶蘇自殺時。因胡亥尚未登基,這個時空并沒有人得到帝王系統,只投放了直播。那個秦二世胡亥令大秦二世而亡的預言,讓扶蘇打消了赴死的念頭。
這一個月為了應付趙高、胡亥和李斯派來問罪的使臣,蒙恬和扶蘇已經精疲力盡,可是聽到這里
蒙恬矯詔等等咸魚覆身,哪個奸賊敢如此對待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