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種可能就是那場災難在顏真卿長大后,帶領顏家一起為大唐出生入死。然不管是哪一種,若顏真卿就是天幕所言之人,大唐在他們家十三郎這一代就會有一場大災,且極可能是滅頂之災。
正在安史之亂中,與安史反賊浴血奮戰的張睢陽、顏常山,因著天幕隱約猜到了自己的結局。可他們卻沒有生出退意,甚至因知道世上還有許多與自己一般寧死不退的同袍,而生出了幾分悲涼的壯志。
“我平等地傾慕,拜服每一個武德充沛,把外敵按在地上摩擦的皇帝、將軍和士兵也平等地鄙視每一個對敵人卑躬屈膝割地賠款的昏君、怯將,憐憫那些因君主、將帥無能枉送性命而無法保家衛國的將士。”
“我們常說夢回大唐,夢的不是那個時代,夢的是大唐的氣象,可以把敵人按在地上摩擦的充沛武德。唐高宗打倭國,一打三完勝,而后來的抗日戰爭,戰場上的傷亡比是五比一,常常要犧牲五個戰士才能殺死一個日寇。”
“是我們的戰士不夠英勇嗎不是,他們每一個都很英勇,為了國家和人民,舍生忘死。那是為什么因為統治者的愚蠢無能因為明清,或者更久之前的宋,乃至于大唐的安史之亂后,中華的武德就仿佛被腰斬了一般。”
“尤其是明清皇帝夜郎自大,閉關鎖國,死守著落后過時的馭民五術,而沾沾自喜。歐羅巴在工業革命,清朝皇帝忙著文字獄,將西學悉數藏于皇宮,禁制百姓學習,對漢人嚴防死守;隔壁日本天皇搞明治維新救國了,滿清的太后老佛爺正忙著防備小皇帝奪權,絞殺想變法救國的愛國者。”
“白江口之戰時,大唐的水師強大的如此不可思議,到了明連沿海的海盜、倭寇都壓不住了。而到了滿清,水師也不怪水師,水師軍費都挪去給統治者修園子了。甲午戰爭,滿清政府是海陸兩線潰敗,僅賠款就高達2億兩白銀。”
“莫說那百姓困頓的封建末年,即便是放在現在,這筆賠款也是天價。這樣一筆錢,足以供養武裝多少軍隊滿清統治者愿意向殖民者付出這樣一筆天價賠款,卻舍不得供養水師的錢。統治者挪用軍費修園子,以至于水師缺槍少炮與日寇倉皇開展。”
“熱武器時代,武器就是將士們的性命。缺槍少炮,那是要用人命去填的,且即便是人命都無法填補這樣的差距。北洋水師,哪個不是硬漢,可偏偏”
“呼讓我吸口氣冷靜一下,每每回想這一段,就有去鞭尸慈禧太后和醇親王奕譞的沖動。若非破壞了文物,軍閥掘了清陵,把老虔婆的尸骨丟滿地,也算是大快人心了。算了,我們說回白江口之戰,不說這些丟臉玩意。”
“白江口之戰后,倭國決定把對外的國號改為日本,意圖給自己提咖,以及通過改國號來消除白江戰役后倭國在東亞國際格局中的消極影響。大概就是那種戰敗的是倭國,關我日本什么事的想法。”
“唐滅百濟、高麗,迫使日本承認唐在遼東半島的勢力,改變對外政策。唐高宗總章二年,倭國第七次遣唐使來華,理由是賀大唐平定高句麗。使臣河內鯨在朝見時,向唐朝提出改國號一事,理由是倭字不文雅,而日本是近日所出,為日出之國,即日本。”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