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夫人可不止收回海南島這一項功績,此類維護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的功績始終伴隨其博覽掌控的人生。梁朝末年,高州刺史李遷仕叛亂,試圖騙馮寶入伙。冼夫人看穿其野心,與馮寶商定對策,親率大軍突襲叛軍,大勝而歸。”
“梁滅陳興,冼夫人之夫馮寶過世,嶺南因此大亂。冼夫人果決地平定了叛亂,迅速安撫嶺南各部,遣子朝覲陳武帝。得到陳朝回應后,冼夫人又協助陳軍章昭達部大敗謀反的廣州刺史歐陽紇,被陳朝冊封為中郎將,享刺史之儀。”
“陳朝滅亡,隋朝建立。冼夫人見到隋朝使者帶來自己獻給陳主的犀杖,確認陳國滅亡后,痛心大哭。然為了嶺南百姓,冼夫人終率部歸附隋朝,遣長孫馮魂迎隋將韋洸入廣州,以維護國家統一。收復嶺南后,隋文帝封馮魂儀同三司,冼夫人為寧康郡夫人。”
“其后,番禺首領王仲宣謀反,冼夫人長孫馮魂被害,韋洸戰死,嶺南再度陷入戰亂。冼夫人遣孫馮暄將兵救廣州,馮暄因與王仲宣部將瀧水豪門陳佛智私交甚篤,按兵不動,貽誤戰機。”
“冼夫人知道后怫然大怒,將馮暄收監,改派孫子馮盎與隋鹿愿軍會合,終打敗王仲宣、斬殺陳佛智,助隋臣裴矩安輯嶺南注1。”
“那時隋朝的大一統趨勢已不可逆,若縱容馮暄因私情貽誤大事,朝廷可能會耗費數倍的代價來平叛。若如此嶺南百姓會遭遇更多戰亂,而馮家也會受到責難,正是冼夫人的當機立斷拯救了嶺南百姓和馮家。”
“隋文帝因冼夫人之功,封其為譙國夫人,追贈馮寶為廣州總管、譙國公,封其孫馮盎為高州刺史,特赦馮暄并封羅州刺史。允冼夫人置長史以下官屬,賜印章,可調動部落六州兵馬注1。”
“古人常說夫榮妻貴,母憑子貴,但冼夫人卻做到了妻榮夫貴,子孫因其而貴。就問誰不想有一個冼夫人這樣可以帶著你躺贏的奶奶,實名羨慕馮魂、馮暄、馮盎兄弟啊”
馮寶雖然吧,聽到了自己死的好像有點早的消息。但其實也蠻好,自己死了還能升官
聽到夫人有這般成就,馮寶挺開心的。從梁到陳,再到隋,冼夫人一生歷三朝,可見當時國家之動蕩。有了這個能干的夫人,豈止是他死后妻榮夫貴。有夫人在,他死后,即便在這亂世中,家族也能興盛地傳遞下去。
開皇元年,還是小孩子的馮盎氣鼓鼓“祖母,我的”
眼下雖為開皇元年,但陳國尚未滅亡,馮家還是陳主之臣。
“你的,你的”馮盎的父親石龍太守馮仆敷衍道,心中卻想著長子被害之事。如今既知長子因何被害,有了防備,或能避開劫難。
馮魂卻沒有在意,反而忙著逗弟弟,捏了捏小馮盎笑道“難道不是我的嗎”
馮盎忙道“祖母,我的,哥哥的”
“番州總管趙訥為人貪暴,官逼民反,以至土著部落多有亡叛。冼夫人向隋文帝揭露趙訥罪狀,攜朝廷詔書撫慰各部族,歷十余州,所至之處無不臣服。隋文帝因此賜予冼夫人臨振縣今海南三亞地區,而實際上是整個海南島作為湯沐邑,自主管理一千五百戶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