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勸馮盎趁著新立的大唐尚未統一天下,效法趙佗稱王一方,加封南越王。然馮盎并沒有選擇自立,而是為了國家統一,于武德五年,率部歸順唐朝。”
“貞觀年間,羅竇各洞的僚民造反,唐太宗令馮盎率兵兩萬為討伐先鋒。反叛的僚民有數萬之眾,且據守險要之地,唐軍寸步難行。馮盎連發七箭,射殺敵軍七人,嚇得獠民望風而逃。”
貞觀元年,馮盎因與談殿等人互相爭斗,無法抽身入朝朝覲。各地方州府前后十幾次奏稱馮盎謀反,唐皇李世民打算派右武衛大將軍藺暮等人征發江、嶺數十州兵馬討伐注3。雖因魏征極力勸誡暫時擱置,但終究有所憂心。
現聽到天幕之言,確認馮盎依舊忠于大唐,不會如其兄馮暄一般降而復叛,總算松了一口氣。當即放棄了興兵之事,打算派使者前去安撫馮盎,及調查馮盎沒有入朝的原因。
“馮盎長子馮智戴亦是勇有謀,能撫循部眾,得士死力,酋帥皆樂于服從注3。貞觀元年,馮盎為表其維護中央之志派長子馮智戴入朝侍帝,授衛尉少卿,后因才能得到太宗賞識遷任左武衛將軍。”
“補充一句,馮智戴就是后來突厥舞王頡利可汗侍宴被太上皇李淵要求起舞時,配合舞王詠詩的少數民族首領。因為馮智戴是主動朝覲,本就是自己人,而吉利可汗是被太宗抓回來的,更具有戲劇性,所以在那場宮宴中突厥舞王更有名些。”
貞觀初年的大唐君臣想到之前趁火打劫的突厥人,這消息怎么聽怎么爽啊
“除了朝廷對冼夫人的封賞,民間亦十分尊崇冼夫人。百姓表達喜好的方式比較直白,最常見的就是封神,所以冼夫人又被百姓尊為嶺南圣母、南天圣母、南海保護神。”
“冼夫人在海內外有冼夫人廟宇和紀念館逾二千座,是世界歷史女性中擁有最多廟宇和紀念館的人物。廣東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和茂名市、高州市廉政文化教育基地高城冼太廟及雷州市文物保護單位冼夫人廟至今香火不斷。”
“中國學者譽冼夫人為中國歷史上最完美的女人,西方學者稱她是東方最具人格魅力的女性注1。”
“當然,或許紀念的方式各有不同,但毫無疑問每一個為國家和人民做過貢獻的人都會被歷史和人民銘記于心。冼夫人如此,其他為國家和百姓做出卓越貢獻的人也是如此。”
“那么我們繼續說巾幗英雄,第六位大唐平陽昭公主李氏。平陽昭公主,生年不詳,姓名不詳,演繹小說曾謂其名李秀寧。”
“相較于男人,古代女性想要青史留名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她們可能連名字都沒有。平陽昭公主出身貴族,應該是有名字的,但也只留下了事跡和封號。古代似乎總有些奇奇怪怪的忌諱,仿佛女子的名字被外人所知就能造成什么重大損失一樣。”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