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與張憲將軍一樣,岳飛和岳云也始終沒有如這些小人所愿,招供出昏君想要的口供。急于向金爹報捷的秦檜于風波亭將岳飛、岳云和張憲殺害。”
“在秦檜等人千方百計造冤案,張憲和岳飛父子在獄中受盡酷刑的同時,無數人也在為營救他們四處奔走營救。大理寺丞李若樸、何彥猷知岳將軍無辜下獄,與萬俟卨據理力爭,而遭罷免。布衣劉允升為岳將軍鳴冤,秦檜之流為掩蓋罪行,令大理寺將劉允升無辜處死。”
“賦閑的韓世忠質問秦檜,岳飛父子所犯之罪。秦檜說不出所以然,答莫須有。從此,莫須有三個字變成了冤獄的代稱。岳飛父子慘遭殺害后,韓世忠夫婦憤然辭官歸隱,養花種瓜再未涉足朝政,韓世忠去世兩年后,梁紅玉亦郁郁而終。”
“說到張俊晚節不保,韓世忠退隱、岳飛父子枉死,我不由想起了中興四將中的另一人劉光世。劉光世少年得志,早年不管是平叛還是與韓世忠同守江南抗擊金人皆是屢立戰功。若非如此,也不會與張俊、韓世忠和岳飛同稱中興之將。”
“然劉光世后來在抗金上卻越來越消極,無復早年之志,行事放縱,徹底擺爛而備受詬病。但看岳飛等人的結局,我忍不住想劉光世許就是看的太透徹,比岳飛、韓世忠更清楚君王的昏聵,找不到前路,才絕望擺爛。”
“當然了劉光世這種放縱自己、選擇擺爛的行為不可取,但如岳武穆這樣忠君愛國卻為昏君奸相所冤殺也著實令后人唏噓。宋有岳飛,明有于謙,皆是千古奇冤。”
“有人為宋高宗辯護,說此禍是岳飛一意孤行要北伐。一旦徽欽二帝被迎回,宋高宗的地位受到危險云云。那么問題來了,即便北伐成功,宋軍真打到了金國,金國會輕易交出徽欽二帝嗎且即便金國真的交出徽欽二帝,二帝被擄多年,還能廢了高宗”
“唐朝不就有很多太上皇嗎有什么可擔心真那么不放心,學學你祖宗絕命毒師趙匡義啊。一包下去,直接送二帝歸西就是了。至于這事會不會留于史書有什么可擔心政治斗爭本就殘酷,若真能完成北伐復興大業這樣的政績,殺兩個昏君不過小節罷了。”
“唐太宗弒兄殺弟上位一樣是千古傳誦的明君,大唐百姓的白月光,后世敬仰的千古一帝。明成祖奪侄之位登基,也不耽擱他做明君。區區兩個昏君殺了也就殺了,最多酸儒嘀咕兩句,百姓和后人只會拍手稱快,殺忠臣良將那才是遺臭萬年。”
“說什么怕迎回二帝不愿北伐都是昏君才會用的借口,若是雄主明君,這些所謂的擔憂根本不成立。”
趙構幡然醒悟,不過他醒悟的是原來父兄對他已經不是危險了,而不是要立志干一番大業了。
徽欽二帝所在時空,趙佶、趙桓已經考慮先解決趙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