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建成和李世民沒有斗得你死我活前,有一方主動退出儲位之爭這個假設前提下,我的觀點是李建成容不下李世民,但李世民能容下李建成。”
“理由很簡單平庸之君的肚量與雄主的肚量天差地別。李建成有才能,但遠不及李世民。老虎洞外有只羊不耽擱老虎休息,但羊圈外有只老虎,羊一輩子都要惶惶不安。若李世民是虎,李建成便是羊了。”
“功高蓋主自古以來都是死局,雄主不殺功臣,是因為他的文臣武將沒一個能夠功勞蓋過他的功績,皇帝鎮得住場子。李世民的能力太強,連他親爹李淵都心生忌憚有意打壓,何況是李建成這個兄弟。”
李建成我有一萬句臟話想說。
秦王府內一眾文臣武將與有榮焉,李世民卻有些郁悶。
李世民自是不甘于李建成之下,也有心博取太子之位,但他還年輕,從未想過越過父親。他也知道父親偏愛李建成和李元吉,然一直以為是李建成和李元吉比他善于迎奉之故,卻不知父親早早對他生了忌憚。
“李建成若生在盛世做個平庸的守成之君,于帝王圈混給不上不下的評價沒太大問題,但挑起隋末初唐這個百廢待興的擔子還不太夠。大唐由李建成繼承,后來那個憋屈的大宋極可能就是唐的上限了,至于萬國來朝的巨唐就不要想了。”
“判斷李建成只能做個守成之君而成不了李世民那樣的雄主理由也非常簡單。首先就李建成本身的能力問題從武德七年,突厥大軍壓境時,李建成贊同李淵焚城遷都能夠看出他沒有李世民那么重視百姓,以及沒有李世民的軍事能力。”
“不憐惜百姓,所以會贊同焚城,沒有應對突厥的能力和信心,所以贊同遷都。其次就是謀略和格局,李建成對付李世民的手段很上不得臺面,什么收買李淵的妃子吹枕頭風,容留亡命之徒為死士謀劃刺殺,在自己設的宴會上給李世民下毒,這種手段怎么說呢可能還不如絕命毒師趙匡義。”
“以毒殺奪嫡成功的典型案例絕命毒師趙匡義,但到底是毒殺還是斧光燭影一直有爭議。趙匡義雖是慫宋慫的開端,然在趙匡胤死后,能夠越過侄兒,成功兄死弟及,是有點本事在身上的。在當皇帝這事上業務能力平平,但奪嫡趙匡義是行家里手。”
阿宋并不知道自己的隨口之言,讓大宋某個叫趙匡義的陷入了困境。
“用下毒這種手段來奪嫡,不止下作,且欠缺考慮。為什么呢李建成給我的感覺是他下毒之前既沒想過李世民沒死會如何,也沒想過李世民死了會如何。而我認為李世民沒死,是李建成和李元吉的生死局;李世民若死了,那就是大唐的生死局了。”
“下毒之事發生在武德九年六月初一,宴請理由我推測與李建成上折說要李元吉代替李世民迎擊來犯的突厥有關。李世民中毒后心絞痛,吐血不止,同在宴上的族叔李神通瞧著不對勁,連忙送李世民回西宮救治。”
“李世民得救后,李淵還在試圖和稀泥,說李世民不勝酒力,派人和李建成說以后不要晚上請秦王喝酒了。”
“李淵和李建成、李元吉這父子三蠢蛋,竟以為到了這份上還能讓李世民有苦肚里吞。那可是十五歲就能雁門關救駕,十八歲就能雞爹起兵稱王,三千五百騎兵就敢迎戰竇建德十萬大軍的猛人,而不是什么任人揉捏的小綿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