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于王世充,占據了山西的劉武周更是妙人,他直接派了屬下尉遲恭率領其所部八千先自己一步歸唐來了。
在上一次天幕出現之前,劉武周剛與與李唐打了幾場,多有所得。齊王李元吉和裴寂都在劉武周手上吃了大虧。山西大部分都歸了劉武周統轄,唐在黃河東岸只剩山西西南一隅之地,李淵畏懼其勢,甚至下發了棄大河以東謹守關西的手敕。
若非天幕出現,劉武周下一步要對上的就是反王們的天命克星秦王李世民了。劉武周能走到今日,自知人心的重要。只他不是竇建德沒有竇建德那么得百姓擁護,天幕一出,地盤猶在,人心卻盡歸了秦王。
一旦李唐派秦王出征,怕是還沒打,手下兵將就嘩變投了秦王。劉武周幾經掙扎,只得按下野心另謀前程。
通過上一期天幕,劉武周和宋金剛都知道尉遲恭未來會成為秦王的肱股之臣,就連追隨尉遲恭的士兵都會成為唐人。宋金剛認為應該對尉遲恭加以防備,但劉武周覺得尉遲恭是在他兵敗后歸唐,并不算對不起他。
可尉遲恭乃是猛將,若劉武周和宋金剛出手剿滅,內訌起來。李唐沒打,內部就先垮了。
劉武周只知道自己未來兵敗或許死亡,卻不知道如何兵敗死于何人之手。如今天下歸心秦王,劉武周也不愿坐以待斃。然于竇建德一樣,有心歸唐,又怕落在李淵手中。聽聞因天幕之故,秦王提前成了李唐太子,劉武周便有了想法。
與其如此得罪了尉遲恭,自毀長城,不如客客氣氣送尉遲恭去歸唐,送走這個不穩定因素,也是投石問路,給自己留個后路。
劉武周召尉遲恭喝酒,借著酒意說些“肺腑之言”,又說今知自己將來必死之局,不如放尉遲恭早日去尋他的明主。
尉遲恭是個實誠漢子,雖有心歸唐,當聽了劉武周這肺腑之言,哪能不動容,便說不愿棄主公而去,請劉武周與他一道歸唐。
劉武周又表示自己愿意歸唐,只怕李淵氣量狹小容不得他這個“天興皇帝”。不如請尉遲恭先去歸附明主,他則要待時機再行歸唐之事,言辭誠懇地向尉遲恭請求為他在秦王面前多多美言。
劉武周如此掏心掏肺,為他謀劃前程,只是請他給秦王帶幾句話,尉遲恭這實誠漢子哪又不肯當即拍著胸脯應了,表示他先去長安,若得了秦王之諾,親自來接主公歸唐。
待次日酒醒,劉武周請人搬出為尉遲恭準備了歸唐途中所需的糧草,讓尉遲恭可以順順當當帶著所部歸唐。
尉遲恭懷著對舊主劉武周的感恩之心,拔營走上了歸唐之路。對于尉遲恭這個天幕后第一個歸唐的大將,其他勢力也有意看看結局,拿他投石問路之意。
尉遲恭歸唐的使者一入長安,剛封了太子之位的李世民便親自帶人出長安迎人。
臨行前,勸阻李世民不必親往的人不少。眾人不是信不過尉遲恭,而是怕李淵和剛辭了太子之位的李建成搞事,然李世民卻一意親迎。
只李淵哪敢搞事,如今兵權尚在李世民手上,女兒平陽公主也公開站到了李世民身邊。尉遲恭和太子殿下乃是雙向奔赴,李淵可不想尉遲恭歸唐為李世民立的第一功就是平了他這個開國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