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聽著天幕娓娓道來,仿若站在局外,再去思考那一戰,才意識到,長子守北平,不似他與次子和三次親臨戰場屢歷兇險,但同樣充滿了風險,且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正因朱高熾的以身作則和鎮定自若的大將風度,才能讓北平上下一心,頂住李景隆的攻擊。且在屈居劣勢之下,朱高熾居然敢數度開城夜襲,逼得李景隆退了十數里,等到父親回兵北平里外合擊。”
“在朱高熾守北平的時候,還發生過一件事。朱高煦收買朱棣近侍宦官黃儼進讒言,說朱高熾親近朝廷,為朝廷固守北平防備父親。”
“朱棣表示懷疑,就和隨侍在旁的朱高煦說,你大哥素來孝順,真會這樣嗎朱高煦一聽,馬上落井下石了說大哥雖然孝順,但以前在南京讀書時和建文帝玩的可好了。”
“離間計不是來自于朝廷,而是來自于內部,也著實可笑,這也是我說為什么朱高煦不配碰瓷太宗。太宗哪怕不喜歡李元吉,知道他是來蹭軍功的,也不會因李元吉貽誤戰機。可朱高煦呢,你爹這天下還沒打下來呢,就已經開始構陷兄長了。”
“不曉得是朱棣的問題,還是朱高煦有問題,父子生疑這事還被朝廷知道了。方孝孺一聽,嘖,燕王父子不和,還有這好事啊。現成的反間計用不用當下就派使者去給朱高熾傳信了,勸朱高熾投朝廷,許諾朱高熾可以繼承燕王爵位和藩地,并故意大肆張揚。”
“留守北平的宦官馬上傳信給朱棣說朱高熾已經和建文帝通謀了。真是熟悉的套路,當年江充等人在漢武帝面前構陷衛太子造反,漢武帝派使者去核實,使者出門轉了一圈,沒進城就跑回去告訴武帝太子反了。”
“皇帝這種生物都是怪物,他們稱孤道寡是有道理的。許是那個位置太迷人,哪怕是一些明君也不免會陷入一個怪圈。因為兒子是繼承自己位置的人,而宦官是依附自己的人,總覺得相較于兒子,宦官和近臣更可信。”
“于是也早就了許多悲劇,始皇帝將長子置于外,對奸宦趙高過于信任,才有了后來的矯詔和秦二世而亡。漢武帝晚年病中被左右上下一起糊弄,最終有了族自己三族的巫蠱之禍。而朱棣也差點因輕信被收買的宦官在大業未成之前,禍起蕭墻。”
始皇帝嬴政趙高都化灰了,這事過不去了嗎
“這事搞得朱棣都要信了,但朱高熾果斷將朝廷的信使和沒拆的信之間送到了朱棣面前,才免于禍起蕭墻。”
朱棣面色巨變,天幕所言都是經歷過的事情,這些宦官雖有所言不利于太子,但那是對自己太忠心,判斷錯誤。如黃儼雖說過一些不利于太子的話,朱棣登基后還讓其做了司禮監太監。
忠于君王,判斷失誤與太子不睦,而說不利于太子的話和忠于漢王朱高煦,在君主面前構陷太子,那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正因為朱高熾處置果決,才免了燕王內部禍事。因肥胖不能上馬被父親嫌棄的朱高熾和頗具勇武之名被父親喜愛的李元吉,這對同樣負責守衛父親后方根據地的照組,放在一起。嘖”
朱棣看了太子一眼,又看了太子一眼。明明太子還是胖太子,但自從天幕將他們曾經發生過的事情又說了一遍,朱棣卻覺得今日自家的胖太子分外順眼。
朱高熾被他爹盯得腿軟,朱高煦憤憤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