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聽著天幕神色難辨,他并不是一個容易勸說的人。即便天幕這么說,也未必就會改變自己的行事。只朱元璋立場堅定,總有人立場沒那么堅定。
比如明代宗朱祁鈺,因天幕朱祁鈺在朝中聲望漸高,這位從未受過君主教育,趕鴨子上架的年輕君王,得到了天幕點播,仿佛開竅了一般。
為了穩固自己的皇位,不給朱祁鎮及其支持者復辟的機會,朱祁鈺以順應天意之名,頒布了許多政策。諸如廢除了嬪妃殉葬制以挽回皇室聲譽,對土木堡之役和北京保衛戰的戰亂區進行了免徭役,減免賦稅等措施。
“得虧漢和帝和和熹皇后不是朱元璋,不然哪有蔡倫和張衡的名垂青史。畢竟蔡侯的祖上是打鐵的而非造紙的,而張衡父輩也不是欽天監研究天文的官員。”
永元九年,蔡倫因“監作秘劍及諸器械”由中常侍加位尚方令。元興元年,尚方令蔡倫總結已有的造紙技術進行革新,進獻漢和帝,漢和帝下令推廣新造紙法。
漢和帝時的蔡倫尚未造出蔡侯紙,眼下天幕已經為他指出一條康莊大道,而鄧太后主政時期的蔡倫卻已獻過紙。蔡倫知道改良造紙術的意義,卻也不曾料到自己一個宦官竟因此名留青史。
“蔡侯”對于勤勉的鄧太后而言,聽天幕是難得放松時刻。
方才帶著太醫過來為小皇帝檢查身體,暫時未發現皇帝有恙,但鄧太后已經決定令太醫院輪班守在小皇帝左右,每日早晚請平安脈,務必將任何危險掐滅在萌芽狀態。鄧太后臨朝后,蔡侯不僅是中常侍加位尚方令也是鄧太后的侍衛官,此刻也隨侍左右。
聽到小皇帝死后,鄧太后另立漢安帝劉祜,劉祜絲毫不記太后之恩,清算鄧氏,蔡倫比鄧太后還擔憂小皇帝的身體。概因蔡倫早年是漢章帝竇皇后手下宦官,曾受竇皇后指使迫害過清河王劉慶母子。
劉祜是清河王劉慶的兒子,對擁立他的鄧太后和鄧氏一族尚且不留情面,又怎么容得下有舊仇的蔡倫至于另立其他宗室子弟,蔡倫也不敢保證不是另一個劉祜。
漢章帝的竇皇后因無子善妒迫害過許多后妃皇子,蔡倫做為她手上的刀得罪了許多人。后竇皇后擁立自己撫養的漢和帝,蔡倫趁機轉入漢和帝門下。
后竇太后一系倒臺,漢和帝不曾因蔡倫受命竇皇后時得罪過其生母降罪,如今的小皇帝是和帝之子,日后自然也不會再算前面的舊賬。
對于鄧太后而言,即便小皇帝薨了,只要不選劉祜繼位,鄧氏就還有機會。可是對于蔡倫而言,無論未來擁立誰,都不如前事已經翻篇的和帝之子安全。
鄧太后笑道“朕有意年后封你為龍亭侯,不想天幕倒是先揭破了。”
蔡倫聞言,忙向鄧太后推辭。
以蔡倫造紙之功,封侯并不為過,只他是宦官,才會封侯艱難。只先帝新喪,國事繁忙,鄧太后不好急著冊封一個宦官,才會想年后再議。然如今天幕以蔡侯稱呼,鄧太后若在朝堂上提出封蔡倫為龍亭侯,想來也沒什么人會反對了。
鄧太后卻沒在意蔡倫的謙遜,表示這件事可以辦了。蔡倫遂不再拒絕,但對鄧太后和小皇帝越發忠心。畢竟,一朝天子一朝臣,尤其是像蔡倫這樣的宦官,換主子并不是一件容易得事。
“要是在明朝,像我這種祖上三代都種地的人家,那大概就只能繼續種地。可人的天賦哪里說得準,有些人家里世代都是醫生,沒準這代就出了個不善于當醫生,適合當警察呢有些人世代是木匠,誰知道到了孫子就不喜歡干木匠,更愛做生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