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人明熹宗朱由校,他家世代當皇帝,誰能想到他就想當木匠。”
“世襲制不僅會固化階級,更會嚴重束縛了人民的思想,同時也迫害著許多人的人生。這種條條框框多了,整個國家也會成為一潭死水。”
“想要國家有活力,就必須給百姓留下跨越階級和行業的余地。但古代統治者因懶政、怠政,往往喜歡將老百姓固定在某一行業某一地域,僅是為了省時省力。這么做的弊端卻不止是社會缺乏活力。”
“再說明熹宗,自古以來昏君不少,但昏君懶于朝事,不表示他們不愛權。相反很多昏君都有著多疑貪權的毛病,他們不能擔起皇帝之責,卻將權利比任何人都抓得緊,只是權利不是為國家服務,而是為他們縱情享樂服務。”
“相較而言,朱由校倒是有些不同,他對權利并不是那么看重。畢竟他和宋徽宗這樣的昏君有不同,宋徽宗喜歡有人追捧奉承,他的興趣愛好諸如書畫、花石綱都費錢費力,需要權利來達到。然朱由校只喜歡做木匠活,不喜歡被人打擾,愛好對權力的依賴小。”
“朱由校對木匠活的喜愛是非常純粹,對朝事已經不是不喜,而是厭惡。他不要為人環繞奉承的權利,只恨不得所有大臣都別來煩他干活。若非如此,就不會坐視魏忠賢之流把持朝政了。”
“宋徽宗昏君歸昏君,但那些佞臣是為他所掌控,朝堂之上他掌握著決定權,他想用主和派就能用主和派,他想用主戰派就用主戰派。”
“相較而言,朱由校更像是身邊人高高捧起來的一尊傀儡,說是坐視閹黨和東林黨之爭。實際上不管是閹黨還是東林黨人對他都不會唯命是從。閹黨陽奉陰違,東林黨人自視甚高雙方都想指點江山,令皇帝聽自己的。”
“即便朱由校想要有所作為,以他的能力也很難將這些勢力為己用。看他的弟弟崇禎皇帝就知道了,崇禎皇帝倒是比朱由校更想有作為,還做出了決定,打擊了閹黨。然結局呢”
“竟然比朱由校無作為還糟糕,閹黨按下去了,文官集團反而更難使了,以至于死前還在罵臣子負他。說穿了,閹黨與文官集團并沒有區別,就個體而言一樣有善有惡,有能力和無能的濫竽充數之輩,人的善惡從來不因他的地位和職業所決定。”
“整體而言不管是閹黨還是文官集團本質都是貪婪無度,沒有底線,這些人的底線是由君主制定的。閹黨之首魏忠賢固然貪婪,但出身地主階級的東林黨人就不貪婪嗎文官集團的貪官貪的比魏忠賢只多不少。”
“將閹黨和東林黨人的重要人物拉出來抄一抄,怕是比國庫富裕的都不少。錢哪來的閹黨是剝削百姓攬天下之利,東林黨人亦是如此。若君主有能力,可以限制他們,像修苗一樣將之修正自是最好。若君主能力不足,貪婪之欲失去節制,皆是百姓頭頂蛀蟲。”
正伺候在朱由校左右一同聽天幕的魏忠賢微微一笑。若天幕只罵他,他肯定生氣,可現在天幕說東林黨人與他皆是一般,他卻覺得好笑。文官從來覺得自己高宦官一籌,哪想到人后世之人根本不在意所謂身份。
蔡倫、鄭和是宦官一樣備受尊崇,而秦檜、吳三桂等文臣武將一旦失節,一樣被人唾棄。
“因朱由校喜好玩樂,厭惡朝政,又對乳母客印月非常看重。客氏姿色妖媚,為人狠毒殘忍、性淫蕩。”
“古往今來,許多皇后太后日子過得都不如客氏逍遙自在。明熹宗登基時已經十五六歲了但直到大婚還離不開乳母,封為奉圣夫人留在左右,并恩蔭她的兒子、弟弟甚至姘頭的兄弟。”
“奉圣夫人與大太監魏朝和魏忠賢都先后結對食,通過皇帝的信任,把持著外朝和內朝。當時朝中的王公貴族,大小臣工大半是客氏的黨羽。奉圣夫人出入可走御道,官員遠遠見了就要跪迎諸如什么圣母娘娘、圣太太之類還要三呼千歲夫人,那真是怎么肉麻怎么來。”
熹宗朝,有人對天幕所言之事忿忿,有人對此羞愧不已,畢竟這丟臉丟的可不止大明朝,而是上下千年。然亦有人對能依附奉圣夫人之事沾沾自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