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場之上瞬息萬變,尤其是在廣漠的大草原上,前鋒變后衛,后衛變前鋒都是瞬息之間,但李廣卻剛愎自用,執著于紙面上的前鋒后衛關系,沒有做好足夠的準備工作,沖動行事,最終錯過了最好的機會”
“機會只會留給有準備的人,所謂衛青不敗由天幸是衛青謹慎機變善于把握任何戰機;所謂李廣難封,說穿了就是綜合素質不夠,機會到了眼前,都會失之交臂。”
“你說衛青和霍去病會不帶向導出戰嗎就連博望侯張騫出使都會帶向導,而李廣都迷路幾次了,竟然敢不帶向導,到底是多頭鐵啊”
“戰后,大將軍派長史送給李廣干糧和酒,順便詢問迷路情況,以便上報軍情。這本是正常流程,但許是李廣對大將軍有怨言,又或者每次都迷路,已經找不出理由了,并沒有答復。大將軍急著奏報皇帝,就派長史急令李廣部下校尉去訊問。”
“李廣見此道校尉無罪,是他迷路,應去大將軍幕府去受審對質。身為領兵將領,李廣本就該負主要責任,他不說,大將軍詢問他的部下。他既然不要部下說,自己去了,那就說啊。”
“結果到了以后又說是大將軍派他迂回繞路,害他迷路,又覺得刀筆吏和他問詢是羞辱他,于是自刎了。嗯如果他打前鋒,旁人打后衛堵到了單于,大約他就該怪大將軍不派他負責繞后了。”
“怪這怪那,就自己沒責任一樣,難不成還要把單于綁起來給你殺不過李廣這一把推卸責任后自殺也確實厲害,很是博得了一些同情,順便也把兒子坑死了。”
“在漢武帝時跟著衛霍打仗絕對是封侯最好的時機,在最有機會建功立業的時候,李廣把機會都錯過了。衛霍之后,那就是地獄局了,比如他孫子李陵那才真一整個叫倒霉,落到貳師將軍李廣利手上,直接被主將一波坑死當然這就是后話了。”
自天幕出現后,李廣的名聲便一落千丈。原本因國家的喉舌掌握在世家手中,百姓多信息閉塞,對飛將軍多有期待和同情。如少年武帝期間,衛霍尚年幼便罷,武帝后的漢王朝倒是重新認識了一遍衛霍和李廣父子。
衛霍在巫蠱之禍后,幾無后人傳世,李廣家族,李廣和李蔡自殺,李敢“鹿觸”而死,其后因李陵投匈奴,李家被族滅,李氏名敗,同樣沒什么后人流世。然單就輿論而已,李廣一直頗受同情,若不然也沒那么多酸儒憐李廣難封了。
因天幕,百姓開始更多地了解衛霍和李廣。與掌握喉舌的世家因李廣出身世家多有偏袒,鄙視衛霍出身卑微以外戚身份得到武帝重用不同,百姓更在意誰能夠讓他們服兵役的親人大勝而歸,誰能夠打勝仗減少賦稅,誰能夠保護他們不受游牧民族的劫掠。
以前不曉得便罷了,現在知曉了這些事情,一些生活在邊關,飽受戰亂之苦的百姓只恨自己所在的王朝沒有出一兩個衛霍那樣的大將軍,打走匈奴等胡人,讓他們不用再擔驚受怕。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哪里都不缺奸佞小人,幸而我們秦將軍也不是有苦肚里咽的啞巴媳婦。你們告小狀,難道我就不會告狀嗎面對某些人的詆毀,秦良玉直接上奏了皇帝,直斥那些詆毀之言是小人離間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