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收到秦良玉述委屈倒也不含糊,當即下詔文武大臣需對秦良玉以禮相待,不得隨意猜忌。”
“若說明熹宗朱由校與祖父明神宗和弟弟朱由檢有什么區別,大概就是不怎么多疑吧但這種信任需要一雙明辨忠奸的眼睛,將信任托付給秦良玉這樣忠于朝廷的將領自然是好事,可他同樣也信任魏忠賢、客氏之流,這就很糟糕了。”
“天啟四年,秦良玉的弟弟秦民屏隨巡撫王三善率軍在陸廣平奢安時,秦民屏這頭正大破賊兵,屢戰屢勝,哪想到上司王三善作戰失利獨自逃走了。等秦民屏發現情況不對欲撤退時,已陷入敵人包圍。秦民屏奮戰而死,其子秦佐明、秦祚明重傷突圍。”
“怪道人常說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秦良玉的兩個兄長秦邦屏、秦邦翰戰死于泰昌元年的渾河戰役,弟弟秦民屏因平定奢安之亂戰死,基本有個共同點,就是與隊友配合出紕漏,不是后援不濟,就是配合出問題。”
“如前面說的韓世忠、梁紅玉的黃天蕩之戰就是因為沒有友軍配合,結局慘淡。如武周時,大將王孝杰奉命討伐契丹,因副將蘇宏暉畏敵逃走,導致后續主力沒有更進支援,而被迫孤軍奮戰至墜崖身亡。又如安史之亂中因朝廷內部爭權奪利而無援兵的睢陽軍民。”
“這種事情自古以來不少見,然如衛青、霍去病那樣,隊友不濟,總是迷路,不得不縮小戰果,平添傷亡,至少最后都能大勝而歸到底是少數,更多是損失慘重的案例。”
“秦民屏戰死后,秦良玉親人便只余下兒子、兒媳和幾個侄兒。是的,秦良玉的兒媳婦張鳳儀也是位巾幗女將。”
“張鳳儀的爺爺是萬歷年間的兵部尚書張五典,父親張銓曾為遼東巡按。后遼陽為后金所破,張銓被俘,雖為文臣卻展現出了非凡的氣節。當時城中百姓很愛戴這位張使君,想要保全他,但張銓不愿降敵,舉劍自刎。”
“生逢亂世,受父母影響,張鳳儀不僅熟讀兵書史集,能文善武,嫁給馬祥麟時,亦常隨夫出征。據說張鳳儀初時無官職喜歡效仿婆婆秦良玉著男裝出戰,因作戰勇武,軍中無人知其女兒身。”
“崇禎三年,清軍大舉南侵,永平四城失守,京都有失落之危。秦良玉奉詔勤王,而軍餉用的是私產。崇禎皇帝就是在這一年寫的御制詩四首,以表彰秦良玉之功,并賞賜錢幣牲畜酒水等。”
“在這一點上,崇禎皇帝可以考慮學一學清朝皇帝雍正和嘉慶啊,找幾個他老丈人周奎那樣的貪官污吏殺一殺,什么軍餉沒有,哪用得著征戰的將領自帶軍餉出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