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饅頭的叫法出現在三國時期,宋代高承編撰的事物紀原記載諸葛亮南征,取面畫人頭祭之。蠻人稱祭品為蠻首和蠻頭,于是演變為諧音的饅頭。”
“相父,天幕又說你啦”年輕的劉禪高興道。
天幕透漏的消息雖發散,卻有許多值得學習的內容。每次天幕出現時,諸葛亮都會盡量與皇帝一起聽,以便于借著天幕對阿斗進行教育。
對于諸葛亮,劉禪可不是在先帝托孤后才熟悉起來的。先帝在時,多征于外,阿斗便是受教于諸葛亮。這也是為什么劉備能夠果決托孤丞相,概因生前就沒少把兒子丟給丞相,自己出去浪。
亦是因此,在先帝托孤后,劉禪才會全心全意信賴丞相。這信賴不單是來自于先帝托孤,還有長期相處積累的感情。
看著天真爛漫的主公,諸葛亮既喜且愁,對于聽話的乖孩子,誰能不喜歡可偏偏阿斗還是皇帝,任何人都可以是乖孩子,唯獨皇帝不該是乖孩子。
“明代郎瑛在七修類稿也有過一樣的記載,且更詳細:蠻人有以人頭祭神的習俗,諸葛丞相七擒七縱收服孟獲后,行軍至瀘水,遵照蠻人習俗祭祀祈求大軍順利渡河。亮亮當然不會拿人頭祭祀了,故此以面包裹牛羊肉斬成的肉餡,做成人頭模樣,以作祭祀。”
“亮亮,哈哈亮亮”張飛忍不住指著年輕的諸葛亮大笑起來,引得堂中一片大笑。
劉備忍笑道“后世之人對孔明倒是分外偏愛。”
諸葛亮尷尬之余,自己也不免笑了笑“不知這后世是個什么樣的世界。”
漢武帝還要被后人叫一聲豬豬皇帝,他這個亮亮與之相比,可算不得出格。
聽了許久的天幕,諸葛亮對主播也有些了解。自稱普通人,卻敢點評王侯將相,敢罵皇帝昏聵,公開褒揚賤籍女子。從這些言談舉止中可以發現,這位屬于未來的主播并沒有什么尊卑觀念。或許
未來人皆是如此
畢竟,阿宋主播的言行太過自然,她對階級制度的態度也非常明顯。也許對于他們而言膽大包天的發言,在阿宋的認知中卻很尋常。普通人全無心理負擔地點評王侯將相,那必然是整個社會都沒有嚴格的尊卑制度。
“眾所諸知我們亮亮不僅是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還是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他教導阿斗的出師表,教兒子的誡子書都是滿滿的干貨。尤其是出師表,現代學生嫌太長,唯獨劉禪嫌太短。”
“在諸葛丞相鞠躬盡瘁后,蜀漢后主劉禪抱著他的出師表硬是茍了幾十年,熬死了親爹和相父的大部分政敵。奈何出師表終有盡頭,用完了出師表后,阿斗也茍不住亡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