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不說糖了,南方人不像北方人那么喜愛面食,所以大多數家庭沒有囤面粉的習慣。我家偶爾會做些包子、餃子之類的,家里會買一些面粉。”
阿宋攏起面粉袋口,然后點著一排透明罐子介紹道“碎玉米,北方叫碴子,這個碎玉米和古代舂米的碎米不一樣。舂米是因為技術落后,導致米粒比較碎,但這個玉米碎是為了方便煮粥特意用機器打碎的。”
“北方人喜歡碴子粥,碴子還要分大碴子、小碴子,南方人不怎么吃這個。南方人喜歡吃嫩玉米,嫩玉米或蒸煮或燉湯甚至有水果玉米是生吃的,我好奇心比較重,什么東西都喜歡買回來試試。以前去北方吃過覺得不錯,所以偶爾會買一些。”
“黃豆,現代黃豆一般不做主食,多做深加工,比如榨油、飼料、豆制品等等,普通人家的黃豆一般是用來打豆漿、做豆腐,或者燜豬腳之類做菜。”
“嗯在現代買豆腐很方便,自己做的不多,但農家有閑的人家逢年過節還是喜歡自己做豆腐。其他這些是綠豆、赤豆、薏米仁、糙米、燕麥等等一般是用來做甜湯或偶爾吃個粗糧。現代人吃的太過精細,出于養生考量偶爾會吃點粗糧。”
古代飲細的貴族悟了,悟了,原來吃的太精細不利于養生啊
羨慕未來人的長壽,對于主播的養生經,有錢的古代人奉若瑰寶。
“精細主食的口感遠勝粗糧,所以現代人大部分是不太喜歡吃粗糧的,只能偶爾償個鮮。古代生產力底下,百姓只能以粗糧為主食。粗糧不易消化,長期只以粗糧為主食,對身體尤其是消化能力不太好的老人和孩子也不好。”
“不過于古代百姓來說,飽飯尚且不敢想,就不要說計較細糧還是粗糧了偶爾得了些細糧,也會拿去換成粗糧。”
正如天幕所言,百姓時常連粗糧都吃不上,細糧許多人見都沒見過,如何有心思去考慮飲食要有粗有細。對于天幕,百姓們頗為復雜,主播句句都為他們說話,可主播展現出來的東西,又讓他們連渴求都不敢。
倒是有些朝代因朝廷已經開始推廣高產作物,能稍稍幻想一下未來或許可以不被餓死。
“好了,我們說回包子發展史,唐宋以后,谷物制粉技術傳播廣泛起來,饅頭逐漸成為富人家的主食。哎為什么兩漢谷物制粉技術就有了,知道唐,面食才開始普及,也只是在富人桌上普及呢”
“別看很多朝代對外邦很大方,和親送錢、送生產技術,但對百姓極為吝嗇。貴族們連簡單的菜譜都要偷偷藏藏,就不要說這種技術啦莫說教給百姓,甚至自家的女兒出嫁時能帶幾個菜譜都算是父母疼女兒了。”
“古代很多技術都只家傳,且是傳男不傳女,傳媳不傳婿。故此諷刺的是,古代許多技術的傳播往往都不在盛世,而是亂世。諸如什么五胡亂華,衣冠南渡之類的時代,國破家亡中,一些貴族跌落民間門,為了生存才會泄露出零星東西。”
“我們現代就不同了,要是研究出一門提高生產力的技術,國家恨不得一天之內教會全國百姓。除了義務教育和各類學校,地方政府會為老百姓免費的技術培訓。新技術要藏嗎也要藏,別輕易被外人學去了。”
古代百姓表示他們已經羨慕的麻木了,有野心的君臣逐漸感覺到了壓力。那什么未來世界的朝廷是不是太卷了這種卷法,卷不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