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宋點的餛飩和烤餅上來,便暫停了講述。
隨著阿宋的視線,天幕下的人可以看清面前的食物。小餛飩皮薄肉細,配著紫菜和蔥花,看一眼食欲就上來了。再看那小烤餅,脆脆的餅皮上貼著零星白芝麻,一口咬下去咔滋響。
“哇好燙好燙”阿宋燙的大叫。
咬了一口的小烤餅露出了里面的梅干菜肉餡,隔著屏幕都仿佛能聞到香味。就像故意要饞人一般,阿宋還讓老板用了不同的餡。吃完梅干菜肉餡,還有榨菜肉餡,蔥花肉餡。一口小烤餅一口熱乎乎的湯餛飩,吃得那叫一個美。
“瞧著很好吃呢”有人羨慕道。
有那家里條件好,買得起材料的人躍躍欲試“可以學著做”
在普通人羨慕的時候,一些精于廚藝或頗有商業頭腦的人已經開始琢磨著如何制作小餛飩和小烤餅了。小烤餅是在店門前制作,阿宋過去定制口味時,天幕下的人也趁機看到了烤爐的全貌。這個烤餅爐算不得什么高科技,老匠人看清結構后,研究一番就能仿制出來。
老板制作烤餅沒有避開旁人視線,如何用面,如何包餡,入爐都可以看清。巧手的廚子只要看到這個過程自然能慢慢研究出面與水的比例,餡料也可以自己琢磨,或許還能研究出各種風味的餡料。
學做小烤餅并不難,難得是做的好吃。
百姓從來不笨,他們只是沒有足夠的信息。不說面食已經很發達的朝代,即便是面食不夠發達的朝代,一旦谷物制粉技術跟上,簡單的一個小烤餅制作工序就能夠讓百姓舉一反三研究出各類面食。
“吃得有點飽,現在也不方便散步消食。傷筋動骨一百天,總覺得等腳好了,能胖十斤。”阿宋一邊吐槽自己一邊上了車,“先休息一會再出發。”
“有點無聊,我們繼續叨叨清明上可圖吧”
趙宋皇帝你不要過來啊
“清明上可圖是國家級瑰寶,東京夢華錄則是我們研究北宋都市社會生活、經濟文化極其重要的歷史文獻。然這一圖一書描繪的繁榮背后卻是宋人的悲歌,兩位作者也是那個時代百姓悲歡的縮影。”
“繪制清明上河圖的張擇端在獻圖不久之后就親歷了金兵鐵蹄踏破繁華汴京的悲劇,成為了流亡之人。東京夢華錄更是作者孟元老經歷靖康之亂,于晚年追憶汴京盛事所著,故此書名為夢。”
徽宗朝的張擇端還是在學畫的少年人,聽說自己將來會完成一幅后世譽為國寶的名畫心里本是很激動,可聽到大宋日后的結局,自己還要經歷破國之禍,心中又是說不出的茫然。
高宗朝的張擇端早已完成清明上河圖,當初他獻畫的君王宋徽宗如今已是金人的昏德公。回想曾經的汴京城,憶起城破國亡之痛,張擇端潸然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