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著天幕揭破,怕引起更大的民亂,眼下宋高宗暫時不敢迫害岳飛等力主北伐的將軍。不曉得此番之后,大宋還有沒有重回故都的機會。大宋有那么多名將,是有實力北伐收復故都的,怕只怕朝中昏君奸佞作祟破壞北伐大勢啊
“東京夢華錄描繪的是在現實中已經失去,只能在作者夢中重游的故都。北宋滅亡后,流亡之人做著重回古都的夢,將士們浴血沙場想要回到曾經的故都。可統治者已然是直將杭州作汴州,他們忘卻了故都,也不許天下人緬懷故都。”
“宋人是有機會北伐重回故都的,岳飛、韓世忠、辛棄疾哪個都是滿腹才能,隨便一人配上一位明君,北伐就不再是夢。大宋甚至不需要如秦皇漢武太宗那樣的蓋世豪杰,只需一個如平庸如劉禪只要不給北伐將士扯后腿的君主就足夠了。”
“蜀漢北伐失利是先天不足,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而南宋北伐失利,僅因昏君奸臣,只需廢掉一個昏君就可以從根源上解決問題。”
聽到蜀漢北伐先天不足,諸葛亮嘆了口氣。相較于曹魏、孫吳,蜀漢的資源太貧瘠了。天下十分,魏得其七,吳得其二,蜀僅得其一,蜀國總人口都沒過一百萬。可諸葛亮又不得不北伐,北伐除了復興漢室的執念,更是怕坐以待斃。
然聽了天幕之后,諸葛亮開始改變了原本迫切的想法,想要換一條路走。不在執著于大舉北伐,開始專注培養蜀國后續人才。面對蜀國劣勢,或許逐步蠶食試著往西南發展,將更多精力放在教化西南百姓,發展西南靜更適合。
曹魏雖然得天下七分,攬盡人才,同樣也接收了天下所有糜爛的世家貴胄。若曹氏果真都是那般短命,很難鎮住這些世家,而曹魏即便除掉司馬家又如何肯定沒有另一個與司馬家那樣的惡心世家來取代
蜀漢若據天險而守,積蓄力量,熬過曹魏的興盛時期,或許就能夠等來幾回。然前提是蜀漢的后繼者不能如那曹魏的后繼者司馬家一樣糜爛。這個計劃或許漫長,但若成功或許能改變五胡亂華的悲劇。
諸葛亮正琢磨著蜀國的長期發展計劃,劉禪忽然驚訝道“相父,那趙宋的皇帝竟然都不如我哎”
諸葛亮欲言又止陛下哎,比爛這種事沒有必要啊
“現實卻是宋的統治者自己奴顏婢膝,也要百姓與他們一般跪下為奴。而某些讀書人自以為多讀了兩本書,就高人一等,自己沒有北伐的骨氣,還要在后方勾心斗角迫害先前的將士,將鄙視武將當做政治正確。”
“愚不可及,愚不可及,實在是愚不可及”
那些看不起武將的文官有的開始感覺到了羞愧,有的依舊固執己見,但百姓的目光會教導他們什么是羞愧。若他們依舊堅持著過去的想法,很快就會發現百姓尤其是那些從淪陷區逃難而來的百姓看他們的眼神猶如他們看武將的眼神。
“讀書是為了明智,而非讀書就是高人一等。宋代讀書人或者說古代部分讀書人都有個臭毛病,多讀兩本書就以為自己是上等人了。地里刨食的農民他們看不起,為生活奔波的商人他們看不起,為國家拋頭顱灑熱血的將士他們看不起。”
“可憑什么不過是古代生產力落后,吃到了知識壟斷的紅利。放眼現代社會義務教育普及,信息大爆炸,大學生遍地走,讀書猶如吃飯睡覺一樣平常,讀書識字并沒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
“什么是了不起讀書讀到能利于國利于社會的人是了不起;不懼艱苦不懼犧牲,站在保家衛國一線的軍人是了不起;那些默默無聞默默奉獻,為這個社會進步做出貢獻的人是了不起。”
“了不起從來不是因為身份,而是因為你做了什么,你為你的家人做過什么,你為國家做過什么,你為社會做過什么你為自己做過什么還記得曾經的夢想嗎還記得曾經的抱負嗎有閑心看不起這看不起那,怨天怨地,還不如琢磨著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