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地里干活的百姓,為了生活奔走的小商旅,守衛邊疆,征戰沙場的將士不約而同站直了身體。天幕說他們不低人一等,天幕說那些讀書識字的士人并不比他們高貴
這些普通而平凡,卻是國家真正基石的人開始覺醒了。他們的心中生出了一股神奇的覺悟他們并非生來低人一等,他們不用在那些所謂的貴人面前低頭屈膝,他們生得堂堂正正,活得堂堂正正,所謂卑賤不過是那些當官的為了剝削他們生套在他們身上的標簽。
尤其是大宋前線廝殺的將士憑什么那些文官覺得自己高人一等,現在是他們在戰場上拋頭顱灑熱血,保護大宋。這些文官卻無視他們的犧牲,三言兩語就將他們奪回的大好局面奉送給敵人,與賣國賊何異
“僅僅是讀過幾本書,識得幾個字嗎,沒什么可驕傲。但我們會特別尊重那些或許學歷不算高,卻為國守邊關的將士。一個國家不知道尊重拋頭顱灑熱血保護他們的將軍和士兵,還要輕視、貶低他們何其無恥”
古代的讀書人有人陷入了沉思,開始正視甚至生出去了解底層百姓的念頭。亦有人不以為然,依舊覺得讀書人比其他人高貴,覺得主播離經叛道。
“說到文臣,我突然想到了某部影視中的的大國雅量辛大人。辛大人是鴻臚寺卿,主外賓之事,類似于現代外交官的官職。辛大人初出場是與男主角負責與敵國和談,見到皇帝看重的男主角非常諂媚,宛如一個圓滑小人。”
“和談前,官場新人的男主角問他,談判怎么談,辛大人說我們要展現大國雅量。我當時差點以為這是個翻版司馬光,大國雅量送土地給敵國。沒想到到了和談時,這位大國雅量的大人一人舌戰群雄,把敵國的整個使團都噴的抬不起頭。”
少年司馬光到底還有些熱血,聽了天幕之色尚且有反思,逐漸開始轉變觀念。然年老的司馬光卻沒有那么容易轉變觀念,但可喜的是因為天幕,司馬光已經被打發去修書了。
“對方說啊你們攻占我們的土地要歸還,辛大人說我們憑本事打下來的憑啥還。不僅不還,你還得賠償我國將士傷亡損失。”
“事后男主問他,辛大人我們不是大國雅量嗎辛大人的回答是什么這就是大國雅量,戰場上是將士們拼殺的地方,談判桌上就是文官拼殺的地方,但凡讓出一分利益就是對不起前線戰死的將士。”
“我喜歡這個辛大人”守衛邊關的士兵道。
“我也喜歡這個辛大人”如果朝中的官員都能如主播口中的辛大人那樣知曉他們的艱辛,尊重他們的付出,該有多好。
“若將士們已經打出了優勢,負責和談的文官卻不知道把握良機,還要主動將本國利益送出去,與資敵叛國何異因為這番話,辛大人圈粉無數。可惜這位辛大人只出現在影視創作中,大宋并沒有這樣的文臣,更多是如司馬光這等資敵的蠢物。”
“不知邊塞百姓的苦難,慷他人之慨,輕易就犧牲本國百姓和將士,著實可恨。如這等人就該貶謫去邊塞,且看他們三寸不爛之舌能不能教化敵人。”
將相和,文臣武將和和美美共建天下不好嗎為什么要彼此輕視,將精力都放在內斗上呢
邊塞的百姓狂點頭“那什么司馬光,官家真該將他送到我們這,讓他吃吃西夏人的苦頭。”
司馬光一句話輕飄飄將已經拿回來的國土給了西夏,可曾想過這些地方的漢人該怎么活可嘆那些保守派官員未曾經歷過百姓的任何苦難,視百姓的苦難為尋常,而無絲毫動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