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漢武帝劉徹和衛太子劉據這對父親寵愛兒子,兒子也全身心信任父親的父子如何生嫌隙,直至衛太子屈死呢”
“漢武帝晚年糊涂自然是主要原因,但父子漸行漸遠也確實離不開小人的離間。畢竟病衰的皇帝忌憚壯年的太子疑神疑鬼是一回事,廢太子又是另一回事。”
“那么迫使衛太子走上絕路的有哪些人,或者說哪幾股力量呢為了便于大家理解,我簡單粗暴的將這些人分為三股。第一是奪嫡,自古以來皇位動人心,奪嫡又常伴隨血腥。人皆有私心,太子是否為諸位皇子中最為賢德并不重要,只要有利可圖,自然就會有人想要拉他下馬。”
“漢武帝不止一個兒子,漢武朝自然也存在這樣的力量。這股力量第一次冒頭時,衛青、霍去病尚在,眼見衛皇后色衰愛弛,后宮美人得寵,皇帝又曾表示過太子不似我的擔憂,便有人生出了野心。”
“然這苗頭一露出來,霍去病就捅到了皇帝面前。皇帝對此的反應是,將太子外的諸子不管是否年幼全部封了藩王。對于這件事,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看法,一種是將此事做為大司馬性格跋扈的證據,覺得他逾越了。”
“但我也看過另一種說法是霍去病請將諸皇子就藩是受了漢武帝暗示。史家總說冠軍侯跋扈,然很有趣的是,在這位少年軍侯的人生中并沒有任何為禍百姓的違法亂紀記錄,且雖然年少成名,卻是個沉默寡言的獨行俠。”
百姓們見多了有一點權力就在他們面前耀武耀威的貴人和小吏,聽到冠軍侯那么一個大官竟不欺負百姓,對冠軍侯好感大增。
“身為領兵大將,霍去病既不與士兵共苦,也不拉攏任何部下。可能會有人問霍去病不與士兵同甘共苦也不拉攏部下,出征如何做到令行禁止,有戰必勝那就是打贏因為他能贏,還是大贏,跟著他打仗,是封侯最大的捷徑,所以將士都愿意追隨冠軍侯。”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莫說李廣這種沒打過勝仗的,就是同樣愛惜士兵且逢戰必勝的衛青在因后期武帝令他坐鎮后方打配合時,尚且有人嫌棄跟著衛青沒有跟霍去病封侯容易,離開衛青去追隨霍去病。”
“將士追隨主將出征,肯定也有自己的想法。可以活著回來自是最好,若是能夠帶著軍功回來那就更好了。別看李廣一天到晚吹愛兵如子,但若是能提前知道他的戰績,誰會樂意跟著他打仗”
自天幕說李廣全軍覆沒后,軍中士卒皆畏懼追隨李廣。能活著誰不想活著,李廣全軍覆沒尚且能自己逃回來,可其他人就未必有這樣的機會了。
年輕的皇帝對未來的冠軍侯越發期待起來,不止劉徹期待未來的冠軍侯的成長,就是其他皇帝,哪個不想有個這樣的冠軍侯。能打,卻不拉攏部將,將士追隨他是為了軍功,這是什么概念
皇帝不用擔心將軍功高蓋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