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文帝不可懈怠,不可懈怠這孫子太會花錢,還得多攢錢。
漢景帝老子給他攢錢不夠,還得幫他多養些馬是吧
“我們與漢武朝相隔兩千多年,比那個時代的人多汲取了兩千年的知識精華。因此擱現代,哪怕是小學生,你問他河套平原要不要收回來,他都會告訴你,肯定要啊,別說河套了,西域也是我們的。但在兩千年前的漢武朝,能夠理解漢武帝雄才偉略的人卻并不多。”
“一甲子的休養生息,大漢朝在積累底子的同時,許多曾經追隨漢高祖打天下的世家和勛貴也被磨平了意志。在他們看來能夠防住匈奴人南下劫掠就夠了,甚至和親送女人送錢也不是什么大事,無法理解皇帝為什么要主動出擊去奪回河套平原。”
“而衛青,我不知道他是否明白漢武帝的雄才偉略,但他是個簡單的人。皇帝要打河套,他不會問為什么,他只要思考如何打就可以了。名將想要善始善終是需要君王和名將雙方面努力的,只是皇帝不糊涂不昏聵還不夠,臣子也要知進退。”
“衛青就是個非常知進退的人,他是外人眼中愚笨的拙人,后人眼中的真聰明人。雖然是皇后的弟弟,太子的舅舅,可是衛青卻始終將皇帝和大漢放在了皇后、太子甚至衛家之前。這一點從馬奴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大將軍,衛青始終沒有改變。”
“人生最難莫過于初心不負,多少人在高位和權利中迷失了自己李廣未立下封侯之功,還要發發牢騷,表達一下自己沒有功勞也有苦勞。”
“可戰功顯赫如衛青卻做到始終如一,從不居功自傲,他并不將身居高位當做自己征戰沙場所應得,而是將這些當做漢武帝對他的恩賜,甚至因賞賜過于豐厚而惶恐。他仿佛從來不知道自己打的那些勝仗對于皇帝、對于大漢、對于華夏民族有著什么樣的非凡意義,不覺得這些是多么值得驕傲和炫耀的事情。即便身處高位,即便衛氏最顯赫之時,衛青依舊謙卑如初。”
聽到此處,朝中某些自恃有功于皇帝,不時要倚老賣老的大臣便有些不自然起來。
“說回漢匈之戰,此役衛青領四萬大軍從云中出發。從領一萬到四萬對于將領而言可不是一個簡單的數字疊加,對將領而言是個很大的挑戰。為什么要反復提到將領能力與領兵數目的關系呢,這個后面細說。”
“衛青以迂回側擊的戰術,西繞到匈奴后方,迅速攻占高闕即今內蒙古杭錦后旗,切斷了駐守河南地的匈奴白羊王、樓煩王同單于王庭的聯系。然后率精騎南下,進到隴縣西,形成了對白羊王、樓煩王的包圍注1。”
“白羊王和樓煩王見勢不妙,倉惶逃命。漢軍活捉敵兵數千人,奪取牲畜一百多萬頭,完全控制了河套地區注1。史記、漢書盛贊此役全甲兵而還。衛青爵位由食邑600戶的關內侯升食邑3800戶的長平侯。所部校尉蘇建為平陵侯,張次公為岸頭侯。”
聽到自己封侯,蘇建和張次公都很高興,李廣卻有些不忿。因為不管是蘇建還是張次公資歷、名次以及騎射功夫都遠不如他。難道真的只能追隨衛青和霍去病才能封侯嗎
“哦這個蘇建對于不熟悉歷史的人可能有點陌生,但他兒子大家肯定不陌生。即便不讀歷史,讀書時語文課文肯定學過蘇武牧羊。蘇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押,寧愿自殺殉節亦不肯投降。匈奴人為了抹殺他的意志將他扣押北海牧羊,要公羊生小羊才放他回大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