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朝的武將和士兵反正都是打仗,誰不想跟著大將軍和冠軍侯打勝仗
“這也不難理解,李廣、衛青、霍去病放在現代就是三種不同風格的老板。李廣愛畫餅,老板和你同甘共苦一起創業,上班不用打卡,愛幾點來就幾點來。就是時常破產,工資發不到手,追隨老板創業半生,歸來妻兒都已餓死。”
“衛青也喜歡與員工同甘共苦,公司業績不錯,有他一塊肉就有你一口湯。就是時常要出省出差,好在有出差補貼。而霍去病和你同甘共苦是不可能的,不僅不和你同甘共苦,還不時要你來加個班,出國出差,好處是升職加薪出差補貼都有。”
“打工人嘛,怕的不是出差和加班,而是做白工。這就是為什么都說霍去病貴不省士,將校卻依舊爭先追隨。誰上戰場不是豁出命去,拼命的活,誰不想拿賞升官封侯可不比和上司一起吃苦強。”
“再說回此役追隨霍去病封侯的三人,出生來歷也很有意思。其中趙破奴雖是漢人,卻自小流亡匈奴,在匈奴長大,擱宋朝叫歸正人,是不能得到重用的。比如辛棄疾文武雙全,能力杠杠,就因為歸正人身份,永遠被猜忌,得不到朝廷重任。至于校尉高不識、仆朋,原就是匈奴降人。”
“從高不識、仆朋可以推測,霍去病的部下不乏匈奴人,這也就解釋了為什么霍去病出戰猶如自帶gs。不是他會自動加載地圖,而是他知道帶向導啊不過這種向導也不是什么人都敢帶能帶。高不識降漢以前可是匈奴小王,若是普通將校與之同行壓不住,搞不好就像蘇建一樣被趙信背刺了。”
“此戰漢軍折損約十分之三,相較于收獲,這個損失算是比較小的了。這也是為什么說刀兵不詳,能不用就不用。當然了這里又是不得不用,不趁著這會兒匈奴好打,盡量消滅其有生力量,一旦匈奴緩過勁來,很快就會卷土重來,再次犯邊。”
“此戰后,上減隴西、北地、上郡戍卒之半,以寬天下繇役注1。什么意思呢因大漢在漢匈關系中進一步占據優勢和主動權,皇帝決定減免百姓的徭役了。大漢控制了河西地區,為絲綢之路奠定了基礎。這就是為什么說衛霍時期,漢武帝的武是威強睿德。”
“相較于大漢百姓的歡喜,殘暴的匈奴人則唱起了悲歌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
“關于此役,后世也有話說祁連山最美的不是它的風景,而是曾經馬踏祁連的那位英武少年。因為霍去病,祁連山從此成為了名勝。霍去病青年病故,漢武帝悲痛不已,為了紀念自己的少年將軍,將其墓修建成祁連山的形狀,陪葬茂陵。”
“當然這一年,漢軍也并非都是大勝。因為卻出霍去病這一路,還有一路兵馬出征。這一路比之公孫敖失道坐罪失侯,后果更加嚴重。”
“對,就是那個次次參戰,次次封不了侯的老將李廣。在霍去病兵發河西走廊的同時,時任郎中令的李廣和博望侯張騫也從右北平出發了。雖然我們常調侃李廣是迷路侯,就連張騫都被他帶迷路了。但這里還是要說明一下,此番李廣才是被坑的那個。”
“其實我挺想不明白,為什么漢武帝讓張騫領兵,他做個使臣,足以名留青史了。但反正,他就是被漢武帝派到了戰場上嘛有道是漢軍年年有老六,且這老六還是輪著做,此番李廣就遇到了張騫這個老六。”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